文
慕亭衣
《素书》相传是秦末*石公所作,被世人奉为奇书、天书。
《素书》以道理为宗旨,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本原。
《素书》虽然只有一千多字,但是涉猎极广,除了安邦定国、*事谋略外,还有很多修身正己的哲学。
今日就从《素书》中摘取4句,分享给大家。
01三省吾身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中国传统思想博大精深,但影响最大的还是道家和儒家,儒道二家最核心的就是这几个基本概念:道、德、仁、义、礼。这几个核心概念是一个相互依存、作用和演化的体系。
老子在《道德经》第38篇有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意思就是说:天地化生万物,有一定规律,如道路一般,是之为道;由于世风日下,人们距离天道原有的和谐、完美越来越远,人心日益丧失先天的淳朴、自然,矫情、伪饰成了人们必备的假面,所以才不得不用伦理道德教育世人,当道德教育也不起作用的时候,只好提倡仁爱。
当人们的仁爱之心也日益淡薄之时,就呼吁要用正义,在正义感也丧失殆尽后,就只能用法规性的礼制来约束民众了。
在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看来,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为使修养境界不至于节节败退,君子还需要“三省吾身”。
修身应该是人一生的课题,“三省吾身”的修养精神不只是儒家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对于一个有志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人而言,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自律、自省精神。在物欲横飞的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这种“三省吾身”的道德修养。
鲁迅曾经感慨过:“中国是古国,历史长了,花样也多,情形复杂,做人也特别难。”
一个人要想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确不容易,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应不断检讨自己的过失、提高个人的修养,这样,拥有好人缘也不算太难。
可见,处事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也不是左右逢源的奉承,而要有自省的过程与自省的高尚精神。
02鉴古察今,人中才俊
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博学多才之人,可以洞古彻今,通情达理,在实践中善于以古今中外的人的为人处世的成败得失为借鉴,这样的人,自然会无往而不胜。
如文王识卦,所以能凭卦辞以告吉凶;孔子能理解先圣修齐治平之道,所以能撰六经垂训后世。明察秋毫而又人情练达,才能做到既知人善任,又宽厚容人。
古人云,“善处身者,必善处世,不善处世,贼身者也。”“处世”是一门颇为精深的学问,而其精髓,可以归结为“审时度势”。
有一个商人,做的是收购糖的买卖。每天向村民们收购完糖后,他总是在家将糖装进箩筐或者麻袋里,然后再运到镇上或外地去卖掉。就在他集中或者分装糖的时候,总是会不小心掉下一些糖,而他却从来不在乎,觉得损失那点儿糖算不了什么。
不过,商人的妻子却是个有心人。她看到丈夫每次分装完糖以后,地上都会洒些糖,觉得很可惜,就偷偷把那些糖重新收起来,装进麻袋里。
不知不觉间居然攒了四大麻袋糖。后来,有一段时间蔗糖突然短缺,商人很长时间收不到糖,生意一时间没办法做,几乎蚀了本。
妻子想起自己平时存下的糖,就拿了出来,化解了商人的燃眉之急,还小赚了一笔钱。
因此,善于“审时度势”的人,才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发挥优势、避免挫折,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03行智信廉,人中豪杰。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讲究信用,可以使人信守约定;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豪杰。
宋就曾在梁、楚交界处当县令,梁、楚边亭四周都种瓜。
由于梁亭人勤劳,所以瓜长得很好;而楚亭人懒惰,所以瓜长得不好。于是,楚亭人心生嫉妒和恼恨,在深夜践踏和扯断梁亭的瓜藤。
梁亭人发现后,去请示县令宋就,认为自己应该报复,去践踏楚亭瓜藤。宋就摇摇头说:“怎么可以这样做呢?与人结怨,是招祸的门径。人家对我们不好,我们也对人家不好,这多么狭隘呢!你们如果听我的话,那应以诚感人,每夜派人暗中为楚亭浇瓜地,不要让他们知道。”
楚亭人早晨到瓜地一看,知道梁亭人已把瓜地浇过了,瓜长得愈来愈好。当地县令和楚王知道这件事后,被宋就以德报怨的行为深深感动,自觉惭愧,就以重礼对梁王表示感谢,并请求两国交好。
宋就以诚感人使得一场本来即将成为冲突的事件得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局。这就是诚的作用。
行为能够被人奉为楷模,起到表率作用;在功名利禄、是非恩怨的复杂矛盾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识大体,顾大局,能以大智慧判断、处理这些很容易使人身败名裂的问题;说一不二,一诺千金,即便吃亏受损,绝不反悔;重义轻财,一心为公,能与下属有福同享,同甘共苦。
具备这些品质的,就是人中豪杰。虽然诸多诱惑都有可能使人丧失理智,然而,真正的智慧是不会为其惑乱的,而且,只有真正的智慧才能在这些引诱面前做出冷静、正确的抉择。
04可守本分,舍生取义。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习。
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劭说:“二年后我还会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父母,见见小孩。”于是两人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经过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
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两年了,虽然约定了日期,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无疑呢?”
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爽约。”
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为你准备一下。”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拜见张劭的母亲,范、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
后来张劭得了病,非常严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视他。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
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称不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谁还能算得上?”张劭说:“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阳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张劭不久就病死了。
范式一天忽然梦见张劭戴着黑色的帽子,穿着袍子,仓促地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远回到*泉之下。你没有忘记我,怎么能不来?”
范式恍然睡醒,悲叹落泪,于是穿着丧服,骑着马赶去。还没有到达那边已经发丧了。到了坟穴,将要落下棺材,但是灵柩不肯进去。张劭的母亲抚摸着棺材说:“儿啊,难道你还有愿望没有完成吗?”于是埋葬停下来。
没一会儿,就看见白车白马,一人号哭而来。张劭的母亲看到说:“这一定是范巨卿。”
范式到了之后,吊唁说:“走了元伯,死生异路,从此永别。”
参加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之落泪。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才继续前进。葬下张劭后,范式住在坟墓旁边,为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离开。
范式和张邵之交可谓君子之交。他们靠信义互相取信对方,至死不渝。
生活中,这样的友情弥足珍贵。我们在结交朋友时完全可以像范式一样忠信守义。你以信义来对待朋友,朋友自然愿意以信义来对待你。
以上4句话,是否有给你带来感悟呢?
《素书》作为咱们的国学经典之一,一直受诸多书友的热爱。如果你也喜欢,不要错过这一本书哦。
#素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