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上著名的谋士之姜太公定鼎周朝八百年 [复制链接]

1#
姜子牙

有句成语说得好,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其实姜太公哪里是在钓鱼,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想要遇见明君,经过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帝师之梦。

姜太公原名姜尚,子牙是他的字。其实姜子牙祖上也曾经阔过。祖上曾经辅佐大禹治水,有自己的封地。也算是一方诸侯,当年秦朝的先祖也是因为养马养的好才有了自己的封地和姓氏,可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为封地不同,所以产生了两个姓氏,有的姓姜,有的姓吕,所以后人又称姜子牙为吕尚。

当然了,富不过三代是常有的事,等到了姜子牙的时候,家境早已经没落。自己只好干点零活过日子。卖过肉,卖过酒,但是无论做什么,姜子牙都在抓紧时间读书,研究经世安邦之道,就这样一直过到古稀之年。

后来,姜太公听闻姬昌(周文王)很有明君的气象,便借钓鱼的机会求见,两人相见甚欢,姬昌便认定姜子牙是太公一直以来期望的人才,就称他为“太公望”,两人还一同乘车回到自己的封国。

后来,姬昌的贤明被纣王听到,便认为他有异志。于是就找借口把他囚禁起来。姜子牙和其他大臣立刻展开营救,四处寻找美女和珠宝送给纣王,姬昌这才得以释放。

归国后,姬昌便加紧谋划对纣王的讨伐。姬昌对内实施仁*,修德积善,加紧战备;对外则积极联络对纣王不满的其他诸侯,同时对纣王更加殷勤,从而使纣王放松了警惕。经过不懈的努力,天下的诸侯大半已经归心向周,纣王也已经完全没有了警惕,这一切都是由姜子牙谋划和操作的结果。

可惜,姬昌不久便去世了,他的儿子姬发(周武王)即位,继续执行先父的策略,姜子牙为报答知遇之恩,对姬发也是鞠躬尽瘁,尽心辅佐。九年后,姬发想要查看下诸侯的动向,便借口征伐商周,和姜子牙率*抵达盟津,没想到八百多诸侯不召而来,姬发看到民心可用,但是时机还不对,便班师而还。

周武王

又过了两年,纣王更加荒暴无道,杀害忠臣,囚禁诤臣,任用的都是奸臣佞臣。而且商朝的大*都在对东夷用兵,国内空虚。姜子牙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向姬发提议举兵伐纣。姬发便通告诸侯共同诛灭暴纣。没想到出兵前的占卜竟然不理想,大家的信心一度受到打击。关键时刻,姜子牙慷慨陈词,坚定大家的勇气和信心。于是大家才众志一心,起兵伐纣。

纣王听到讨伐的消息也慌了,但是身边确实已经没有兵力了,于是便召集大量奴隶参战,结果双方在牧野相遇。姜子牙也亲率精锐在正面作战,姬发率领诸侯从侧面包围。奴隶们本来就受够了压迫,现在更加不愿为商朝卖命,于是纷纷倒戈。联*趁机进攻,商*一败涂地。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就此灭亡。

商纣王

周朝建立后,按照功劳大小分封了许多诸侯国,姜子牙因为功劳巨大,被封在了齐国。希望姜子牙能为周朝镇守东部。姜子牙到齐国后,诛杀小人,任用贤臣,发展农业,开发手工业,鼓励商业,三管齐下,齐国很快就展现了勃勃生机。但是王朝初兴,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于是姜子牙便回到周朝。

后来,商纣王的儿子趁机作乱,被姜子牙迅速平定。后来又接受遗命,继续辅佐武王的孙子康王,这就是后世传颂的成康之治。

六年后,姜子牙去世,一生共辅佐四位君主,战功赫赫,为周朝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