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城市决策者应该充分重视起屋顶空间资源的开发,实现城市空间的充分利用。
来源
ANBOUND城市问题研究中心
《城市问题研究》第期
我们的城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楼林立、密集而繁忙,随之而来的是对土地的不断争夺。不管是城市居民、开发商、交通规划者还是农民,都不得不加入对越来越少的可用空间的角逐。
预计到年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城市基础设施所受压力攀升,即使是最深思熟虑的计划或许也会跟不上步伐。但是如果看看任何一个城市中心的鸟瞰图,我们就能很快发现大量未使用的空间——屋顶。
二战之后,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面空间越来越少,平屋顶被建筑师们称为都市中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屋顶作为对地面功能的拓展与补偿,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开发使用。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凯泽中心一座六层楼的顶部建造了一个景色秀丽的空中花园,昭示着城市屋顶绿化的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生态屋顶大量涌现。绿色生态屋顶,像一个遮阳帽,夏季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冬季减少建筑热量散失,还拉近了人和屋顶的距离,屋顶变成了人们休闲观景的好去处。
此后,屋顶概念得到很大发展,功能性屋顶在很多建筑的设计概念中越来越突出。年建成的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成为典型,建筑师詹姆斯斯特林把建筑屋顶看作了城市公共的场所,在屋顶上融入了坡道,露台和庭院。更为闪亮的是,他利用一条公共通道,把屋顶与地面联系了起来,这使得屋顶景观对城市开放,加强了公共性的联系,也让建筑屋顶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
屋顶空间资源开发在国内
具有巨大潜力
屋顶的早期利用主要集中在绿化方面。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成都、重庆等一些城市的工厂车间、办公楼、仓库等建筑,利用平屋顶的空地开展农副生产,种植瓜果、蔬菜;20世纪70年代,我国第一个大型屋顶花园在广州东方宾馆10层屋顶建成;年北京长城饭店在饭店其主楼西侧的低层屋顶上,建成了我国北方第一座大型露天屋顶花园。
年以来,随着国内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用地日趋紧张,绿色空间、公共空间严重不足,并且环境不断恶化,屋顶利用以各种形式展开。在北京、重庆、上海、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屋顶绿化不断被提上日程,一些大城市纷纷出台了一些鼓励屋顶绿化的政策和法规,例如,-年《北京市城市环境建设规划》给出明确标准,要求高层建筑中30%要进行屋顶绿化,低层建筑中60%要进行绿化。
另外,还有不少城市建设了空中跑道、屋顶农场、健身房、停车场等商业项目。
近年来,为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年我国大力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同年中央财政和科技部共同宣布“金太阳”项目全面开展,年国家能源局和财政部对太阳能屋顶进行鼓励和补贴,中国光伏企业四处寻找屋顶建电站,甚至用“百度地图”排查可用的城市屋顶,展开了一场“屋顶争夺战”。
但是,各种形式开发利用的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绝大多数建筑屋顶还是“素面朝天”。就屋顶绿化来说,截至年,北京市屋顶绿化建造面积累计达到余万平方米,但根据有关部门测算,全市屋顶总面积约2亿平方米,屋顶绿化仅为1%左右。不仅是北京,其他城市亦收效甚微,武汉屋顶绿化率仅有0.16%,上海0.19%,广州也只有0.5%,不仅远远未达到规划的目标,与发达国家15%~30%的屋顶绿化率也相去甚远。
对商业用途的屋顶来说,利用率也不高。根据统计,国内80%的购物中心屋顶面积处于闲置,19%的购物中心屋顶用于屋顶绿化及太阳能发电,1%的用于商业经营;其他民居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开发利用率更少。
至于轰轰烈烈的“寻找屋顶运动”最终也让饱受鼓舞的新能源从业者感到失望,中国的建筑物拥有者对新能源的漠不关心、犹豫不决以及待价而沽,让“太阳能屋顶建设”变得进退两难。
导致屋顶利用率低
的原因分析
一是法律缺失,资金难筹导致屋顶绿化难以推进。一方面,我国屋顶绿化未能制定行之有效的规范和法律保障。虽然有一些城市针对屋顶绿化颁布了相关政策,但仍然出于局部的试验示范、研究研讨阶段,远远没有达到全民使用的程度,立法方面更是严重缺失。
而德国在年就实施了立法强制推行屋顶绿化,到3年末,总的屋顶绿化面积接近1亿平方米,到7年左右,德国的屋顶绿化率达到80%左右,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基本解决了建筑占地与绿地的矛盾。
日本政府也在1年东京修订的城市绿地保护法中,规定新建建筑物占地面积超过平方米者,屋顶必须有20%为绿色植物覆盖,否则要被予以罚款。这都是用法律手段强制屋顶绿化的推进。
另一方面,由于绿化收益低、回报周期长,养护费用比建设费用还高,资金由谁来支付也是一个难题。企业认为自身经营尚且不易,不愿意把钱扔在‘看不见’的地方;房地产开发商则只管拿地,不顾社会回馈,能不做就不做;对于居民楼来说,住顶层的居民认为楼顶是公共空间,不该由自己一家出钱,住下层的居民又认为自己没有收益,平摊不公平,建设资金筹集困难。此外,不少业主、物业管理者或开发商担心房屋渗水、产生虫害及老房屋承重不够等,这些老观念也是一大“拦路虎”。但作为非公共空间的产权人或管理者,他们有选择不接受的自主权,使得屋顶绿化的过程中遭遇阻挠和苛求。
二是气候原因与空间大小限制了屋顶商业用途开发。随着城市地价高起、寸土寸金,城市对屋顶的商业利用率越来越高。但是,对北方城市来说,由于冬季过长过冷,导致屋顶商业经营较为困难,数据显示88%的屋顶商业分布于南方。
另外,屋顶商业所属购物中心的商业面积规模中,5-15万平方米占了绝对比重,达到92%。规模过小的购物中心屋顶,在布置大型外置设备后可利用空间较小,难以发挥商业价值。
三是政策打架,屋顶开发整体推广困难。虽然屋顶利用好处多多是大家公认的,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却不时遇到政策阻碍。比如,北京在年奥运会之前,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平改坡”运动,三环内沿街的平顶房屋,全被戴上了“帽子”,而且必须是青灰色。
官方认为这是一项能够改善居民生活、美化城市景观的工程。据当时媒体报道,每栋“平改坡”楼房的改造资金一般在40万元左右。对于花几十万给平顶楼房“戴帽子”,北京地球宏观环境科普研究中心李皓博士认为,“平改坡”工程除了浪费北京纳税人的钱财外,没有任何提高北京环境形象和环境质量的效果,而且平顶改造后,已经不具备作为绿化或者作为公共空间使用的条件,在改造的过程中还使得已经建成部分屋顶绿化遭到铲除。
四是屋顶利用中的场地出入不便。当前大多数楼房上下楼顶并不方便,甚至有些建筑的楼顶并不允许个人进入,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保证每个单元都能便捷进出楼顶,同时需要在楼顶的四周实施有效的防护建造。
未来,对城市屋顶的开发利用还应该加强上述问题的改进。首先,强化法律措施、绿化技术的推广以及房顶防渗、阻根的评估,推进部分屋顶绿化的强制实施;第二,防止政策相互之间的顶牛,并改进建筑建造标准,让屋顶逐渐变成开放性的空间;第三,重视屋顶的多样化、差异化使用,比如,不适合绿化的坡顶,可以安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增加能源收益;对于更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屋顶空间,可实施屋顶观光、屋顶影院、室外瑜伽等商业开发;随着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居民楼楼顶可租赁给居民种植蔬菜、药草以及粮食作物等。总之,相关城市决策者应该充分重视起屋顶空间资源的开发,实现城市空间的充分利用。
延伸阅读
国外很火的屋顶农场是什么样子?
来源
农药市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