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人之术精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容易康复吗 http://pf.39.net/bdfyy/zqbdf/170908/5683025.html

(1)

战国末年,韩、赵、魏三国被秦国按在地上不停的摩擦,打又打不过,跑也跑不了,被折磨的痛不欲生。

无奈之下,为首的赵国又想起了合纵抗秦的老办法,事实上,这也是避免关东六国灭亡的唯一办法。

公元前年,赵国联合了另外三个国家,组成战略联盟准备以攻为守,和秦国死磕。

秦王嬴政得到消息,大吃一惊。因为历史上关东诸国曾有五次连起手来对抗秦国,秦国两胜两负一和,秦国战败付出了极高的代价,战胜也没有获得多少利益,所以秦国对各国合纵抗秦有着极高的警惕性。

秦王嬴政召集群臣庭议对策,众大臣都沉默不语。

其实秦国也有对付众诸侯国合纵抗秦的办法,那就是连横之术,也就是让合纵抗秦的强诸侯国放弃联合转而和秦国友好,共同打击其它弱的诸侯国获得利益,但问题是谁去实施连横之术呢?

此时纵横江湖的张仪苏秦已经去世七十余年了,秦国再没有出过口绽莲花的外交大臣,纵使此时尉缭李斯等重臣也参与了庭议,但是也想不出更好的人选和办法来解决秦国面临的合纵问题。

(2)

这时候姚贾站出来大声回到:“臣愿出使四国,以绝其谋而安其兵。”

这个姚贾是魏国人,在赵国为官,刚刚被秦国从赵国挖过来,秦王嬴政信任姚贾让他参与庭议,此时更赞赏他的胆略和勇气,于是便拨给他车百辆,金千斤,并让他穿戴秦国王族的服饰,佩上自己的宝剑,出使四国,以破坏其合纵之略。

姚贾巧舌如簧的在各国之间周旋,并用重金结交各国权臣,三年后,姚贾顺利瓦解了四国的最后一次合纵抗秦,自此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已经不可阻挡。

公元年,姚贾回到秦国复命,秦王嬴政大喜,封给姚贾千户封地,并任命他为秦国上卿。

(3)

看到姚贾得到如此的厚待,有人不爽了,这个人就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思想大咖韩非。

韩非本是韩国贵族,师从儒家大思想家荀子,和李斯是同门师兄弟,他的治世之才虽比不上李斯,但是其治世理论和哲学思想却远胜李斯,秦王嬴政看到韩非的《孤愤》、《五蠹》、《说林》、《说难》等著作,佩服的五体投地,不惜以战争相威胁,把韩非从韩国挖到了秦国为官。

韩非是一个正人君子,有着强烈的爱国存韩之心,同时他也十分看不起姚贾为人,他向秦王嬴政指责姚贾道:“姚贾借大王的威势,用国库的珍宝,私自结交诸侯,这本是欺上之罪也。况且姚贾出身低微,不过是魏国一个守门人的儿子,曾在魏国为盗,在赵国为官后被赵国驱逐出镜,您现在重用重赏这样的一个人,这不是秦国的用人之道,更不是大王勉励群臣的办法啊。”

秦王嬴政听罢良久无语,他也认为韩非说的没错,让这样一个世监门子,梁之盗贼,赵之逐臣参与秦国重臣与王室贵族的庭议,并得到重赏,是否自己有用人不当的地方呢?

(4)

嬴政有一个过人之处,那就是凡大事必亲躬,他亲自把姚贾召来质问到:“我听说你用寡人的珍宝私交诸侯,可有此事?”

姚贾知道秦王嬴政杀伐决断,自己回答不慎,很可能会身首异处,但他不愧是张仪之后的大纵横家,他坦诚的答到:“有。”

秦王变了脸色说道:“那么你还有什么面目再与寡人相见?”

姚贾回答说:“昔日曾参孝顺父母,天下人都希望有这样的儿子,伍胥尽忠报主,天下诸侯都愿以之为臣,现在四国之君均愿意与我结交,就是因为他们知道我姚贾忠于秦王您啊,我之所以用珍宝结交各国,只是获得与各国结交的机会,并让他们归服于秦国而已。现在大王您有此一问,定是听信了谗言,古代夏桀听信谗言杀了良将关龙逢,纣王听信谗言杀了忠臣比干,以至于身死国亡。如今大王听信谗言,还会会再有忠臣为国出力吗?”

秦王脸色稍缓,又问道:“寡人听说你是看门人之子、魏之盗贼、赵之逐臣?”

姚贾镇定的回答道:“不错,您说的都是事实。但是大王您回忆一下,周朝的开国重臣姜太公是一个被老婆赶出家门的齐人,也是被子良驱逐的家臣,他在朝歌时是一个连肉都卖不出去的无用屠户,但是文王慧眼独具,以之为辅佐,最终建立王业。管仲不过是齐国边邑的商贩,在南阳穷困潦倒,在鲁国曾是囚犯,齐桓公任用他就建立了霸业。这些人,出身无不卑贱,身负恶名,甚至为人所不齿,而明主加以重用,是因为知道他们能为国家建立不朽的功勋啊。”

秦王嬴政不禁点了点头。

(5)

姚贾敏锐的察觉到了嬴政的内心变化,继续问秦王道:“大王认为卞随和务光是怎样的人?”

嬴政笑答道:“这个举世皆知啊,这两个人都是鄙弃利禄、洁身自好的高士啊。”

姚贾深施一礼道:“可是大王有没有想过,如果您的臣下都是卞随和务光这样的高士,您能把秦国治理成今天这般的强大,能依靠这样的人统一天下吗?”

嬴政恍然大悟,原来卞随和务光都是夏商之交的人物,品德高尚才能过人,商汤灭掉夏桀建立商朝过程中,听闻卞随和务光的大名,数次想把王位让与二人,让二人治理天下造福世人,二人均怕世人以贪之名评价他们而投河自尽。

姚贾继续说道:“假如人人都像卞随、务光那样,又有谁能为国效命呢?所以英明的君主不会计较臣子的过失,不听信别人的谗言,只考察他们能否为已所用,能否为国效力。所以能够安邦定国的明君,不听信小人的毁谤,不封赏空有清高之名、没有尺寸之功的人。这样一来,所有为臣的不就不敢用虚名求于国君了。”

秦王嬴政深为叹服,于是继续重用姚贾而疏远了韩非。

(6)

我们每个机关单位或企业都有非常难以管理的员工,他们有的是不守单位制度的技术和业务人员,我们想处罚他们却又怕他们离职,因为单位的确离不开他们。

还有一些是非常遵守纪律却没有工作能力,只是在单位混日子,单位付出工资福利却得不到任何回报和利益。更有甚者有些员工表面唯命是从却背面总是传播负面能量。

他们的存在给了管理者非常大的管理压力,也造成了单位非常大的不稳定因素,我们很多的管理者都对这些人无能为力,以至于单位越管越乱,最后因为积累的某个问题爆发,造成管理者下课或者单位企业解散。

秦国就是例子。

秦国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任用了很多具有杰出能力但是性格或人品有着致命缺陷的人,如冷酷无情的商鞅,独揽朝权的魏冉,睚眦必报的范雎,投机成性的吕不韦,桀骜不驯的白起,老鼠思维的李斯等等,他们短时期内为秦国崛起和称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使用这些人秦国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秦始皇想传之万世的强大秦国却短短二世而亡,秦兴与亡的主要原因是一样的,成也用人,败也用人。

秦国最后亡于集大才与大奸于一身的赵高之手。

(7)

用人,是一个单位或企业兴衰的关键。

中国著名企业家蒙牛集团的牛根生曾讲过他的用人方法: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徳无才,坚决不用。

牛根生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并不全面,我们从秦国兴衰的历史中,也可以得出在用人的德与才方面,还有另外的原则,这就是“乱世用人唯才是举,平世用人德才兼备,盛世用人以德为先”。

一个单位尤其是企业,在初创阶段,一定要优先选择有才能的人,先把事情做起来再说,等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就要逐渐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把德行有问题的逐渐淘汰出公司,等公司发展到稳定阶段时,用人时就要把德行放在首选条件。

我们衡水曾经有一个闻名全国的企业,这就是冀州的“旭日升”集团,在经历五年的高速增长后,仅仅两年集团就衰败到出售品牌的地步,有文章分析说“旭日升”是败在了内部管理制度和同行业竞争上,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旭日升”败在了用人上。

“旭日升”集团的前身是冀州供销社,企业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员工几乎全部是招聘的冀州本地人,因为冀州仅仅是一个县城,没有那么多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企业,造成企业的员工鱼龙混杂。

企业高速发展后,没有及时清除德行有问题的员工,也没有人才制订出一套合理的制度来约束这些员工,不但使公司亏损销售,更是大量货款无法收回,造成富了和尚穷了庙的严重后果。

虽然后来“旭日升”集团也意识到了用人的严重问题,聘请了空降的管理团队,但是这个空降团队也没有处理好这个由亲朋好友组成的错综复杂关系的大团队,最终使衡水这个驰名全国的企业死在了用人的错误上。

最近我看到有某个官媒正大力宣传政府新的用人观:要重用老实人。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我的这种“盛世用人以德为先”用人观点,同时也说明,中国正在快速步入盛世。

要想管理好一个团队,管理好团队中形形色色的人,有两个因素非常关键。

(8)

第一个关键因素是用人之法,也就是制度。

我们对制度的理解有一个误区,总以为制度是针对所有人的,所以在制订一个单位的制度时,总想着能对单位上所有的人公平公正。

其实不然,制度的“制”,不是制约的意思,而是规则的意思,这个的确是面对一个单位的所有人员的,是起到告知的作用。

而“度”是程度的意思,就是规则执行的程度。这个并不是针对所有人的,而是针对部分人的。

举例来讲,一个单位考勤制度规定早八点上班,晚六点下班,这就是“制”。这是单位告知你单位的作息时间,并不是约束。

但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能遵守这个“制”,总有些员工会迟到、早退和请假,而且会有各种各样合理的理由或借口,这时候如果不约束这部分不守规则的员工,就没人会按时上下班了,单位就会越来越乱。

针对这少部分不守规则的员工,“度”就开始起作用了,单位规定:迟到早退三分钟以内的扣五元工资,迟到早退十分钟以内的扣十元工资,迟到十分钟以上的按旷工半天计算。

这里要强调一点,“度”主要是用来对付单位的“噶咋子”的,并不是针对所有人的。

就像我们修建院墙一样,院墙不是防好人的,如果社会上全是好人,我们是不需要修院墙的,完全可以夜不闭户。院墙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坏人进入我们的院子。

能把坏人防住的院墙,我们才认为是好院墙,“度”也一样,只有能把“噶咋子”管住的制度,才能称的上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考勤制度中,很多单位罚款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有的高有的低,罚款的数额越大,就越说明这个单位一定有一个或几个是经常迟到的人不好管理。

当然,为了鼓励那些遵守制度的员工,考勤制度还要相应规定,每个月全勤奖为五十元。

制度不是不让人犯错的,而是让你犯了错就要付出相应代价,同时做好了就受到奖励,能达到这样作用的管理制度,才是一套好的管理制度。

一个机关单位和企业公司,人少了可以靠感情管理,这样效率可能会更高,但是当管理的人越来越多时,一定要靠制度来管理。

乡镇企业和私企为什么一大就死,主要的原因就是没能及时或没有能力把靠感情的管理模式转向制度管理模式。

我们很多员工都认为,单位或公司的制度是很不近人情的,其实,越是无情的管理制度,才越有情,因为一个单位或公司是大家谋生的饭碗,饭碗打碎了大家都吃不上饭,能最大限度的保住这个饭碗的制度,就是最有情的制度。

(9)

第二个关键因素是用人之人,也就是领导。

我们也在思考一件事,赵高是秦始皇时的秦国重臣,为什么秦始皇在位时,这桩货发挥了“才”的一面,而缺德的一面却难以施展,而到了胡亥当了皇上时,这货的缺德却发挥的淋漓尽致呢?

同样的一个人,有人用的好,这个人就会老老实实发挥“才”的一面,有人用的不好,这个人就会展现出缺德的一面而坏大事。

领导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用人结果好坏的最关键因素。

关于领导与管理,我们很多人都认为能管人的都是领导,领导就是搞管理的,其实不然。

领导的“领”,是找到方向带领,领导的“导”是找到方法引导,也就是能带领一个团队,并且让这个团队同心协力奔向同一个方向的人,才是领导。

管理的“管”是管好人,管理的“理”是理顺事。

所以,我们现实中大部分的领导其实并不是领导,而只是一名管理者。

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或企业的一把手,就是领导,而这个单位或企业的兴衰成败,看似因素千千万万,其实核心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领导”这个人的因素。

一个企业马上就要倒闭,换了领导就能发展为国际企业,青岛海尔和张瑞敏就是例子,一个企业如日中天,换了领导就频临倒闭,广东健力宝和李经纬就是例子,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一把手,对于单位或企业的混乱衰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个没有任何借口。

所以,在用人方面,领导和管理者一定要清楚,人皆有所长,皆有可用之处,用人结果之好坏,不只在所用之人,更在用人之人。

(10)

我们很想清楚的知道,具备什么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管理者和领导?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未来前途的一种选择依据。

人脉、格局、胸怀、眼界、执行力、专业知识等等因素看似都很重要,但这些因素都不是成为一个领导或管理者最基本的因素。

一个人对人对事的分析判断能力,才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学历越高,分析判断能力就越强。

当然,也有学历低但是分析判断力强的人,也有学历高但是分析判断力弱的人,但这些人都是极少数的人。

具备清晰的分析判断能力的人,在国家机关单位级别至少可以达到县级,在企业可以做到小型企业的管理者。

再往高里升,要求的条件就非常多了,包括人脉、格局、眼界、德行甚至幸运等因素都会起作用了,也就是说,在具备同样分析判断能力的前提下,具备人脉广、格局高、德行好等等条件的人会提升的更快更高,但是分析判断能力是基本条件,不具备这个条件的人,要么肯定升不上去,要么靠其它条件升上去也不稳固。

同样我们可以推论,我们同那些级别比较高的人打交道时,一定秉承诚诚恳恳、实事求是的原则,因为他们都是具备很强的分析判断能力的人,他们对你的表现,就像老师监考一样,你的一些小技俩,是欺骗不了他们的,只是他们愿不愿意拆穿你而已。

既然高级别的人都是具备很强的分析判断能力的,那他们还会犯错吗?为什么有那么多高级别的人都犯了很严重的错误甚至违法违纪呢?

那是因为,社会地位的巨大变化,让这些人迷了自己,他们没有能力改变自己来适应这种巨大的变化,而失去了对这个层次上的人和事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11)

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的下属极难管理,难管理的原因并不是这个员工刺头,而是这个员工的很多能力都超过了我们,做为管理者的我们,该如何对待这样的员工?

其实历史上和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嬴政作为千古一帝,他用不了李斯,柳传志作为企业教父,他用不了倪光南,任正非作为业界翘楚,他用不了李一男。

这样的下属,是不能用正常的管理方式去管理的,时间久了会出大乱子,对这样的下属管理只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打压,嬴政对李斯,柳对倪都是采取了这种方式,其结果往往不甚理想,至少对一方是悲剧性的。

秦国失去了李斯这样的国家级规划架构大师,统一天下后没有采取修生养息、让利于民的统治策略,而是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不得不说秦国的灭亡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倪光南离开LX后,LX逐渐从民族脊梁企业转变为一家国际买办公司,LX公司只能说是一个成功的公司,而没能和华为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在高层政治方面,我们就没有办法讨论这个问题了,因为打压与不打压,其过程和结果往往都是残酷血腥的,如汉献帝和曹操,唐昭宗和朱温,后周恭帝和赵匡胤等等。

第二种是成全,柳传志成全了孙宏斌,孙宏斌成为地产界的一代枭雄,汤和成全了朱元璋,朱元璋夺取天下成为九五至尊。

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他深知朱元璋的能力远在自己之上。他把朱元璋引进起义军中之后,就对朱元璋恭恭敬敬,即使在开始朱元璋是他的部下,走路时他都让朱元璋走在前面,自己跟在朱元璋的后面。汤和这种成全别人的胸怀也救了自己一家人的性命,在大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大杀功臣,而汤和成为极少数没被杀的开国功臣之一。

我们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想明白,对于综合能力超过我们的人,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权力及时弄死他,他终究是要超过我们的,在我们的单位和公司不能实现,他也会辞职在别的单位和公司实现的,与其费力打压将来成为他的仇人,不如尽力成全将来成为朋友甚至他的恩人。

同样,如果你的领导,最近一段时间对你管理过多过严,那么也只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打击报复,一种是预备提拔重用,或者你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领导并不想干掉你,想把你从邪路上拉回来。

(12)

最近我们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战略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哪?这是我们政府基层部门着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