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淮南日报
留住千年楚魂做好保护传承
孙昊
古都淮南,一座满城楚韵的城市。古城墙巍峨耸立,八公山与寿州古城相互遥望;蜿蜒流淌着的淮河,默默地见证着淮南发展前行的足迹。
承愿而生,求运安邦,这是楚大鼎最真实的写照。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民不聊生、山河破碎,楚大鼎带着楚人美好的心愿诞生于世。然而,“安邦”这短短二字吉语,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当时的楚国,山河日下、国土沦丧;曾经与秦争霸,国力强盛的它,如今却是强弩之末,而楚大鼎也最终陪伴着幽王一并入土。它这一陪葬,也将楚人安邦的心愿一并熄灭,楚国不久后也就此灭亡。千年后重见天日的它,却是在战火纷飞时。在抗战之时,它几易其所、支离破碎。直至抗战胜利,它才云开雾散、重焕光芒。即便历经磨难,楚大鼎的风华也并未褪色,它依旧顽强的傲立在这片中华大地上,默默地守护着中华民族。它彰显的是当年楚人安邦定国的愿景,象征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在曲折中战胜一切,不断向前奋进的精神。
寿春故郡,楚郢古都。千年寿州,暗藏古韵。古老斑驳的城墙,留下古城一年年的印记;蜿蜒曲折的辙印,显现着古城昔日的繁华。城门下长长的护城河,波光粼粼、静静流淌,似在诉说着千年以来的故事;青石铺就的几尺长巷,飘散着古城的淡淡烟火,蕴藏着悠悠淮风楚韵。战国末期,楚考烈王为避秦国兵锋,迁都寿春,这也开启了寿州古城的千年辉煌。宋朝时,寿州古城重建,让这座逐渐没落的古城,重新焕发出崭新光彩。古城寿州,古迹遍布、人文荟萃。作为中原咽喉、江南屏障的它,受到无数次伤害。但令人震撼的是,千年来它仍然巍峨坚挺,默默地见证着这片楚都大地的发展,深情地诉说着千年楚韵,诠释着辉煌灿烂的楚文化。
保护传承楚文化,要运用新型科技考古楚文物,讲好楚文化故事。文物与史料是印证文化存在的两大重要标志。一方面,要利用当代高新科技,对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性挖掘,健全文物应急保护机制,科学修复在挖掘过程中的破损文物,利用现代工艺进行文物复原。另一方面,要积极整理、编写史料,完善文物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考古人员可以通过现存史料的整理、记录与编写,与科技联动,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制作楚文物前世今生的故事,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实现人民与文化遗产的双向交互。
保护传承楚文化,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楚文化保护利用。鉴于目前文物保护管理难度大、资金投入不足等现状,政府可以与社会力量合作,通过正确的政策引导,让社会力量可以利用本地的古建筑开设艺术馆、博物馆、民宿、客栈,创造性保护淮南楚文化古迹,发挥楚文化的价值属性与服务属性,让当地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相融合,推动楚文化传承与开发。
保护传承楚文化,要招揽、培育专业人才,利用大众传媒加强楚文化宣传。没有专业人才,就很难做到科学保护传承楚文化。淮南可以与地方高校合作建设文物保护与历史、文化产业等学科的建设,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的志愿服务中,招揽优秀人才,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楚文化保护传承生力军。同时,淮南本地的新闻媒体,要合理利用大众传媒,多角度、多侧面、多形式的系统报道、宣传淮南楚文化,贴近民众、贴近生活,让楚文化在淮南人民心中生根发芽,以推动当地民众正确认识、加强保护、积极发扬本土楚文化。
楚韵生淮南,毓秀蕴今古。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出楚韵绵延的淮南大地。放眼楚都流域,人类文明在此留下了绚丽灿烂而厚重古朴的楚文化,但后人若不去继承、保护、发扬它,这蕴藏着民族精神与千年历史的文明,终将会湮灭于时间长河之中。只有批判继承、科学利用,才能向世人展示楚文化的历史厚重,弘扬其中所蕴含的优秀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