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间必然导致王朝政权的分割与建立。在漫漫的历史长河当中,那些曾经强盛一时的王朝也不过成为了沧海一粟。而我们现在再回首,看看导致大秦帝国迈入灭亡的问题都有哪些吧。
其一,一成不变的治国理念
大一统都实现了,是时候改变法制和政策了,这个时候安邦定国、维护民族团结才是重要的,可是秦朝不这么做。秦朝保留了他们征战时候的法治观,治国理念也沿袭了法家的理念,不论是在政治观还是国家观,他们都选择了法家的。皇帝和官员对政策的保留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帝国。
一个帝国的价值观反映的应该是,百姓在长久的历史积累沉淀下来的认识标准,而国法须得建立在百姓认同的基础上。秦国的严刑酷法致使六国百姓怨声载道,国家政策也没有给他们带来实惠,任何一点动乱,都有可能把六国遗民变为秦朝的掘墓人,使得秦朝走向灭亡之路。
其二,权力太集中
在秦朝中央权力上,皇帝将人事、司法与财政的权利收于一身,在地方组织上,地方宗族被极力瓦解。这样的秦朝,权力是高度集中起来了,看着好像坚不可摧,实际不过外强中干。权力都掌握在一人之手,没人可与之抗衡,容易出现独裁的问题,同时当外敌入侵时的抵抗能力也被削弱。又因为存在利益的斗争,上层分裂,宦官集团和权臣集团以及军功家族集团斗争激烈,法的观念难以推行,这就导致统治阶层空心化,缺乏凝聚力。以致于高至庙堂贵族,低至江湖草莽,实际无法被中央完全控制。
由此可见,大秦帝国看着什么事没有,实际上暗藏危机。本来一边是帝国,一边是草莽野夫聚起来的造反势力,帝国肯定占有绝对优势啊,可就因为上层统治阶层的不团结,无法采取强有力的反扑。结果仍是导致帝国的覆灭。
其三,穷兵黩武、劳民伤财
王朝初期,秦朝非但没有安抚民众,还大兴土木,不仅在泰山封禅,还把长城给修复了,命人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为运输粮草还开凿了灵渠,并且不断对外征战,穷兵黩武。虽然它们起了重大作用,但这些并不是建朝初期就适合动土的大工程。
其四,不获六国遗民认同的大秦帝国文化
先是上文提及的严刑酷法,再是国家的文教水平与政治经济的不匹配,国民缺乏对文化的认同,进而人民与秦帝国高度对立,政治与经济危机接连而起,人民揭竿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其五,错误的军事策略
尽管民愤甚至民变或许不足以立刻摧毁一个帝国,但要是这个帝国的军事部署也不当,这个帝国就很有可能崩溃。秦朝便是如此。秦国的军队将领分散了秦军,意在四面围击蜂拥而至的叛军。却没料到叛军一鼓作气,士气高昂,秦军与其正面交锋不占上风。前期失策没关系啊,倘若秦军以退为进,暂时退至函谷关防守,哪怕是失了关东六国之地,还有在关西的领土不是?时局是会变的,等合适的时机到了,再把失去的领土夺回来,秦朝依然可以是一个强大的帝国。
事出必有因,致使秦朝覆灭的原因复杂且繁多。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秦朝走向覆灭的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