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访周梅森从人民的财产到突围,我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医院 https://m.39.net/baidianfeng/

根据周梅森长篇小说《人民的财产》改编的电视剧《突围》,在东方和浙江两大卫视开播已一周有余,不但收视飘红,也锁定了包括猫眼热度榜、云合数据全舆情榜在内的网络热度第一。

周梅森的小说,通常都有较多对官场、职场的描写,对经济活动和反腐行动的展现。因其元素众多、高格取意,用“政治小说”来命名最为贴切。

四年前《人民的名义》热播,让周梅森彻底火了起来,此番他携自己原创和编剧的《突围》出现,再度点燃了业内外的期待。

和《人民的名义》一样,《突围》的故事也在京州展开。只是这一次,故事瞄准的是国企领导的红与黑,升华与沉沦。

齐本安(靳东饰)、石红杏(闫妮饰)、林满江(黄志忠饰)三人都是老工人程端阳(奚美娟饰)的徒弟,是亲密无间的师兄师姐弟。长大后,三个人又都走上了国企领导岗位。

故事由“专注给领导拎包”的齐本安接到中福集团调令,去京州中福担任董事长和党委书记展开,“千年老二”一朝升为“一把手”,牵扯出整个集团内部严重的腐败问题……

周梅森

目前,《突围》的剧情还在深入,小说《人民的财产》也在热销。小说是给“读书人”看的,而电视剧却通达所有人群。

从小说到剧,文艺形式的转化必然带来剧情的伸缩和变化。

周梅森创作这个故事的缘起是什么?他在从小说到剧的转化中有何心得?他与剧的其他主创人员合作得如何?带着这些问题,影视独舌对话了周梅森。

下文为他的自述。

一个酝酿了20年的故事,终于找到写作的抓手

大约5年前,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机后,我就开始写下一部小说。这是我非常想写的一部小说,因为这个故事跟我的经历分不开。

我从小是在煤矿上长大的,14岁就开始在煤矿上做机械工,常和各个工种打交道。在我高中第二年到煤矿汽修厂半工半读的时候,遇见了让我之后几十年都念念不忘的事。

在煤矿车间里,我的好多工友都是遇难矿工的遗孤,他们有的是车工,有的是钳工,有的是铆焊工,各工种都有,年龄也都很小,最小的大概只有14岁、15岁,大的也就17岁。

在煤矿行业,有一个指标叫做百万吨死亡率。有些矿上,早年间出百万吨煤要死3个人。后来安全措施持续加强,这个数据降了下来。但在当时,矿难之严重,死亡率之高,让我很震撼。这些矿难遗孤就是齐本安、石红杏、林满江年轻时的人物原型。

改革开放之后,我的那些工友们有人走到了企业管理层,甚至走上级别很高的位置。再往后,随着国家反腐的力度不断加大,他们中有人因贪污腐败而落马。他们的经历再次触动了我,勾起了我旧时的全部记忆。

我后来再回到矿上,跟以前的老领导聊天吃饭开玩笑,回忆当年的生活。这样一种国企的氛围,直到今天我做梦还能梦到,因为那是我睁开眼睛看世界的起点。

我为什么如此念念不忘想写这段经历,想把那样一种生态、那些人物写出来,也是与此有关。这就是留在我记忆深处的生活场景。

二十年间,我动过好几次念头想写,但都没写。为什么?因为人物没活起来,我找不到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哪里。后来灵感突至,我找到了黄志忠扮演的大师兄林满江,找到了闫妮扮演的师姐石红杏,找到了靳东扮演的师弟齐本安。

于是我就开始写《人民的财产》。我从来没写过当代国企的故事,这次我写了三兄妹一生的感情、事业和归宿。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国企领导的首要任务。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损耗,国企领导难辞其咎。这是正邪双方交锋的焦点。小说写得很顺,差不多一年时间就写完了。

写完以后,有一次我和耀客传媒的老板吕超吃饭,无意中说到这部小说。当时《人民的名义》火遍全国,很多人都在等着看续篇。

吕超说,这剧我们来做。我说你不要做,这不是《人民的名义2》,两者毫无关系。它是我少年时的记忆,是一个慢热的、要慢慢咀嚼的东西,不是一个类型化的影视题材,收视没有保障。

吕超说先给他看看。等他看完以后,说这是一部好作品,他一定要做。这才有了后来开机的《突围》。

电视剧《突围》没看明白的地方

可以去查阅小说《人民的财产》

我反复强调,小说主要是塑造人物,把一个个复杂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奉献给读者,这和影视剧不大一样。

影视剧的生产讲求工业化、模式化、类型化,哪个地方能引爆,什么东西好看,都有套路可循。文学不是这样,我要求我的每一部作品都必须和上一部不同。我不能套路化地去写作。

《人民的名义》是案件为主体,我先看到了大量的案件才去写的小说,但《人民的财产》是先有人物才动的笔。

所以当有些人说这部剧不像《人民的名义》那么紧张,我会告诉他这是两种不同的类型。如果带着对《人民的名义》的期待来看这部剧,可能会失望。

至于《人民的财产》小说中为什么还沿用《人民的名义》中的汉东省的地名和李达康等部分人名,那完全是出于我个人的创作习惯。

早年间我的作品《我主沉浮》《我本英雄》就都用到了汉江省和宁川、平州、文山的地名,用到了省长“赵安邦”的人名。但到了10年后写《人民的名义》,“赵安邦”肯定是老了,用不了了,就重新启用了新的地名汉东省和京州市,以及新的主人公。

在《人民的财产》的故事中,地方国企必然要和地方政府有联系,所以《人民的名义》中的一些人物,比如说李达康、易学习、丁义珍等,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了。

把他们连结在一起,不是为了蹭自己的热度,是出于我个人的写作领地的考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建立一个便于讲故事的“宇宙”。但是到《突围》的剧里,这些人名也都改了,跟《人民的名义》的关联全改掉了,完全是个新故事了。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我对当代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是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