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呼和浩特哪家医院好 http://www.txbyjgh.com/m/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这首耳熟能详的《曹操》可以说是很好地概括了这一段东汉末年的战乱历史,其实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之中,有不少战乱割据和诸侯纷争的局面,并且惨烈程度远远超过这段时期的也是存在的。
比如唐朝末年的大动乱,李唐皇室的后裔几乎被叛贼杀了个一干二净,长安城几乎是血流成河,以及后来宋朝多个政权对峙时期,都是相互之间征战不休的典范,但是后来的人们一说起动乱,第一时间想到的依旧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
甚至有的时候形容混乱都会说乱的和三国一样,其实这主要得益于一本书,那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史诗级的鸿篇巨制,经典程度和流传范围那都是一流的,其中一些经典的桥段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更是让人们久久不能忘怀。
一生为兴复汉室而奋斗的刘备,誓死追随他的关羽和张飞,以及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周瑜等等,都是无比鲜活的面容,当然其中令人最难忘的应该就是诸葛亮对于先帝遗志的执著,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汉丞相可能是我们最早的意难平。
不少人都疑问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亮作为奇才,为何会累死在五丈原?毛主席:诸葛亮有三大错误。
秋风星落五丈原
早在刘备刚请到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水镜先生就曾说过“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也”,但是刘备依然坚信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汉朝江山一定会再次绽放光芒,但是尽管他翻起了一点波澜,但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也不过是相当于一滴水。
其实蜀汉的下坡路早从庞统死在落凤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取了西川之后,一连串的事件出现,先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之后被东吴杀害,再是张飞复仇心切,深夜酒后鞭打士卒,死于贼人之手,这两项仇恨都算在了东吴的头上。
面对兄弟的接连亡故,刘备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在诸葛亮等人的苦苦劝说无果之后决定伐吴,结果被陆逊来了一手火烧连营八百里,最后做到了同生共死,之后蜀汉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诸葛亮身上。
为了完成刘备生前的遗愿,诸葛亮日夜操劳,处理军国大事,可以说是相当辛苦,但是很快边疆叛乱,南王孟获起兵造反,所以诸葛亮只能先率军南征,南方平定之后紧接着又挥师北伐,可以说基本没有喘息的时间。
诸葛亮兵发祁山,开始了接连六次的北伐,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不仅如此,诸葛亮在连年的作战过程中还身患重病,最终在年,为蜀汉操劳了大半辈子的诸葛亮带着一身伤病和无法实现的梦想离开了人世。
其实诸葛亮是在日夜操劳中活活累死的,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劳累过度的原因
第一点首先就是蜀汉自身的问题,明眼人都知道,蜀国是三国之中最弱小的国家,而它竟然想要和最强的大魏作战,谁都知道蜀汉获胜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即使你拥有诸葛亮这等超级人才也是无济于事的。两国之间国力的差距不是靠一两个人就可以弥补的。
其次就是蜀汉的后主刘禅实在是太过平庸,且不说你有多少治国安邦的才能了,起码要做到不添乱,但是很明显,刘禅不是那种人,贪玩不说,对于国家大事基本都是全凭相父做主,所以就造成了诸葛亮不但要在前方作战还要兼顾后方国家的状况。
这对于诸葛莲来说也是很难做到,因为其中一次的北伐失败就是因为刘禅听信谗言,将胜利在望的北伐大军招了回来,当时可以说气得人火冒三丈,甚至后来在外的将士还在打仗的时候,刘禅竟然已经投降了,这种迷惑操作可以说是世间罕有。
此外,当时的蜀汉朝廷已经不再像当年一样人才济济,所以国中大小事务基本都要诸葛亮亲自处理,不但要对外作战,还要维持国内事务的正常运转,可以说任何一个人都承受不了如此的折磨与劳累。
即使是这种情况,敌人也不会手软,司马懿的针锋相对可以说将诸葛亮的劳累最大化,所以在多方面的巨大压力之下,即使是诸葛亮也难以承受这样的超负荷运转。
毛主席的看法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主席对于诸葛亮的做法自然有自己的看法,他指出诸葛亮有三大错误。
首先就是用人不当,这个表现在第一次北伐之中,面对街亭这种军事屯粮重地,在选人把守的时候自然是要小心谨慎,对当时的蜀汉来说,诸葛亮对于马谡的判断失误确实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在当时营中的将领不只是马谡一个。
当时即使是魏延也绝对可以守好街亭这种军事要地,但是诸葛亮始终还是不太相信魏延,所以冒险选择马谡,结果由于其自傲的心理导致街亭丢失,蜀汉的计划全盘打乱。
第二点,毛主席认为诸葛亮在军事上并不是很成熟,因为就当时蜀汉的情况看,粮草的运输和保障是最重要的,而街亭作为首要的屯粮地带自然是重点保护对象,按照这个情况来看,当时诸葛亮应该是亲自带兵前往驻守的。
但是实际上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派了一个人去,这就有点分不清主次了,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足见粮草的重要性,但是在他老人家看来,诸葛亮虽然注意到了,但不够重视。
第三就是战略上考虑不周到,诸葛亮始终都在践行他隆中对中的分兵政策,但是没有考虑到实际的形势变化,盲目的分散兵力只会造成多方面不能兼顾,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并且后来的刘备并不是兵分两路,而是三路共同行进,这是兵家大忌所以说毛主席的见解还是十分到位的。
总结
也就是说诸葛亮这致命的三个错误,导致他即使很厉害,但最终也是不得不面对失败的结局,所以计划和变化应该相互沟通完善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