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盘点东汉末年,东吴孙权手下相继的四位大都 [复制链接]

1#

第一位:周瑜,周公瑾

周瑜


  三国有名的美男子,古代帅哥有宋玉潘安,三国帅哥就当是吕布周瑜了吕布的帅是英气逼人威风凛凛而周瑜的帅便是秀气逼人风姿绰约了当然了虽然男生女相周都督可是有内涵的大丈夫曹操雄兵诈称百万东吴文武皆战战兢兢特别是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使得孙权犹疑不决唯有公瑾视曹兵如草芥誓死卫国胸有成竹此等气魄怎能不让人叹服。


  群英会上一首丈夫歌气贯长虹反间蒋干诈鞭黄盖奇计迭出火烧赤壁成就盖世功名。


  周瑜的帅周瑜的才在三国时期都可谓是庸中佼佼人中龙凤但我认为周瑜是很有才华的人但周瑜过分相信自己的才华在对待荆州的问题上周瑜显得太急从军事角度上被诸葛亮算计从政治角度上加速了孙刘联盟破裂的联合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视天下英雄如草芥的气魄。


  因为这种气魄他什么都敢做什么人都敢得罪结果,留下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命丧巴丘,使得世人唏嘘不已。在我看来周瑜是军事上的天才也是音乐方面的天才但周瑜不善政治,至少荆州问题上的战略眼光远输鲁肃,但无论如何,周瑜永远是江东的第一。

第二位:鲁肃,鲁子敬

鲁肃

历史上的鲁肃,作战时手不释卷,是一代儒将。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功劳了,完全成了诸葛亮的陪衬。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和历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鲁肃了。《三国志》作者陈寿赞他“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吴书》说他“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引自《三国志鲁肃传》注)这些都是对他的真实评价。此人绝对是一位高瞻远见的战略家。鲁肃,在刘备借机取得荆州之后,劝说孙权“多树操之敌”,这才有了孙吴对这一事实的默认态度。此后他继周瑜之后镇守孙吴上游,也是从不计较关羽的傲慢,只是从维护两者联盟的大局出发。

鲁肃死后,继任者吕蒙和周瑜的思路一致,于是有了袭取荆州之举,当然看不到荆州重要性的一介武夫关羽本人也是给对方机会。荆州一失,西蜀不可避免地元气大伤,直至灭亡,而上游要障尽失的孙吴也只能在陆抗死后,王濬的楼船下一片降幡了。

很多朋友都觉得周瑜如真的杀死刘备,那对孙吴很有帮助。但实际上,从刘备脱离曹操开始起,再想杀他就很困难了。周瑜对刘备起杀心,不要说实施的难度很大,只要想像一下真的杀了刘备后,刘备手下的忠心旧属会如何和孙吴作对,就知道周瑜的这一想法会让曹操多么地高兴了。对刘备的态度,周瑜和鲁肃恰成鲜明对比,一个置于死地后快,一个“多树操之敌”,孰高孰下,当一目了然。

第三位:吕蒙,吕子明

吕蒙

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吕蒙不仅作战勇敢,并且有谋略。当了将军的吕蒙带兵打仗时,常能冷静地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势,做到知知彼己。为此,综观吕蒙的一生,在他亲自指挥的每一次战争中,吕蒙都没有失败过。而在他随孙权一同征战时,又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为孙权出谋划策,孙权对吕蒙的计策也总是言听计从。作为东吴最高统帅孙权能够听取吕蒙的意见,由此可知,吕蒙不仅武艺令众人倾服,同时其过人的智慧也是令人钦佩的。而正是吕蒙在东吴运筹帷幄,其在人世时江东八十一郡方无后顾之忧。

第四位:陆逊,陆伯言

陆逊

“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孙权的这四位大都督,可以说是各有各的优缺点,都能够为东吴的社稷做出自己的所能,忠于君主。难能可贵。最后小编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东吴的大都督都短命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真的就这么巧合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