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同学聚餐喝酒先签生死状出了事就可以 [复制链接]

1#

春节期间少不了同学聚会,每到此时喝酒问题就会被人们讨论。近来开始出现所谓的“喝酒免责承诺书”,被网友戏称为“生死状”。签这个就能免责?

聚餐喝酒签竟“生死状”

近日,一则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

梨视频显示,在一次聚餐时,大家纷纷签定“春节同学聚餐酒后免责承诺书”。

▲图片来源:

梨视频

“免责承诺书”上写着,本人“承诺饮酒适量,如因酒后造成本人出现意外,与本次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无任何关系”。

全文如下图:

▲图片来源:

梨视频

参与者说,这是为提倡饮酒适量。

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阿灵之:意思是有可能拼到死的

爱听歌的机器猫Y:提倡适当饮酒?我怎么感觉是喝死不关我们的事一样呢[吃瓜]

内拉祖里东东枪:那下次喝酒直接全程录像吧。我是从来不劝别人喝酒,但事后出了事是不是我还得跟着吃瓜咯?

还有网友表示,已经不参与这种大型同学聚会了:

金刚石姐妹花是我的原创哈哈:我已经不参与这种大型同学聚会了,啥意思没有,全是虚情假意。我现在只和三四个真正关系好的同学聚聚。

同时,不少网友提出疑问,这个免责书有用?

陈等等的monkey:这个具备法律效应吗?

优雅一脚:出了事还得追责

维权记录:写了也没用吧

真实案例:饭局喝死人,同桌9人赔偿61万

查阅相关报道,不难发现,因饮酒而死亡的事情时有发生。

比如近日,一男子与朋友聚餐喝酒,饮酒过量而死亡。

结果,同桌9人共同赔偿61万。

除此以外,类似事情也时有发生:

不难发现,因喝酒而死亡,同桌酒友或要承担责任。但是如果签了“承诺书”“免责书”,真的就能免责?

律师:无效!这些事千万别做

据都市快报报道,浙江泽大(义乌)律师事务所王慧玲律师认为,共同饮酒人签订的这些“免责条款”是无效的。

根据《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法》第五十三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所以,就算签了这些“醉酒免责条款”,如果一起喝酒的人酒后遭受损伤或者死亡的,共同饮酒人存在过错的,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不因签订条款而免责。

那么,发生哪些情况,一起喝酒的人是存在过错,或者说要承担责任?

王慧玲律师说,根据近年来一些法院的判例,如果发生以下几种情况,共同饮酒人就要承担相应责任:

1.明知醉酒人不能喝酒。醉酒的人一再强调自己不会喝,旁边亲朋也说他不会喝,如果还让他喝酒,造成醉酒人出事了,劝酒的人就要承担责任;2.强迫性劝酒。比如张三对李四说,这些酒你不喝完今天就别想走、这轮酒不干掉红包就不能拿、这杯酒不喝就是不给领导面子……3.酒后驾车、游泳、剧烈运动未加以劝阻。这类情况,酒驾未劝阻惹麻烦的比较多。去年萧山就有个例子,一男子参加一场婚宴,酒后开车肇事死亡,家属把一起喝酒和婚宴的组织者告上法庭;4.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之前也有一个案例,一个人喝醉了,朋友把他放在车里,忘了。第二天这个人因为醉酒呕吐导致窒息死亡,一起喝酒的朋友都被判承担责任。

王律师说,具体的责任大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划分。

对己对人负责

关键是约束自己的行为

而不是靠一张“免责承诺书”!

适量饮酒

不劝酒

不拿喝酒衡量感情

这才是真朋友!

每经编辑王嘉琦

来源:中国青年报()综合

综合自

梨视频、新闻晨报、都市快报(记者蒋大伟)、新浪微博

作者:张力友

原标题:《同学聚餐喝酒先签“生死状”!出了事能免责?》

其他用户正在看

1、3天涨28%,复牌后股东增加15万…乐视网怎么办?今天股东大会这样说…

2、王石7年赚了10个亿?今天,万科股东大会回应了

3、二孩焦虑指数公布,竟有7成多网友表示压力可控

4、重磅!保监会依法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