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后第一周,又有A股上市银行对外发布了“成绩单”。虽然目前国有银行尚未披露年业绩快报,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情况则逐渐清晰。作为城商行的代表,南京银行以超过24%的净利润增速遥遥领先,而上市股份制银行明显要低,大都在8%以下。在已经公布去年业绩的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以1.15%的净利润增速垫底。
大幅下滑
除了光大银行和平安银行,A股其他6家上市股份制银行目前均已经披露了年业绩快报。
数据显示,这6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去年净利润增速最高,为7.6%;中信银行则排名垫底,净利润增速为1.15%。
平安银行尚未披露业绩快报,但从其此前发布的年度业绩预告来看,净利润增速在5%至15%的水平。以此来看,中信净利润增速依然垫底,唯一不确定的是光大银行。不过对照去年三季报看,光大净利润增速为2.37%,高于当时的中信。
对照年情况看,年各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增速普遍明显下滑。
以总资产规模排名靠前的5家股份制银行为例,招商、兴业、中信、浦发和民生年的净利润增速依次是,8.06%、14.38%、3.87%、14.92%和5.36%。而到了年,它们的净利润增速则分别只有3.11%、6.62%、1.15%、7.60%和3.51%。
在去年,招商银行净利润增速并非最高,但依然是最赚钱的股份制银行,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高达.51亿元;浦发银行次之,为.98亿元;兴业银行第三,为.57亿元。相比之下,华夏银行则以.83亿元垫底。
华夏银行垫底并不意外。在年,它就是上市股份制银行倒数第一,当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1亿元。
由于光大、平安尚未公布年具体的业绩数据,但从年年报看,在8家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中,前者净利润规模排名倒数第3,后者倒数第2。年三季报显示,光大、平安和华夏也是位列上市股份制银行净利润规模排名后三位,并且与其他银行净利润差距明显,比如排名居光大前一位的中信银行去年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6亿元,而光大、平安和华夏则分别只有.75亿元、.40亿元和.12亿元。
座次频变
作为最赚钱的上市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在去年三季度曾丢掉了总资产规模第一的宝座。但从年业绩快报看,招商在四季度又重新超过兴业夺回股份制银行头把交椅。
目前来看,股份制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至少在排名上变化频频。
年报显示,截至年年末,总资产规模排名前5的上市股份制银行依次是,招商、兴业、浦发、中信和民生。但到了年一季度,座次变为,招商、兴业、中信、浦发和民生;年二季度,顺序又变回,招商、兴业、浦发、中信和民生;年三季度,顺序则是兴业、招商、浦发、中信和民生;年年末,座次最终是,招商、兴业、中信、浦发和民生。
根据年业绩快报来看,截至去年年末,招商、兴业、中信和浦发总资产规模均在5万亿元以上,而民生银行在4.5万亿元左右。具体来看,招商银行超过了5.4万亿元,兴业银行接近5.3万亿元,中信5.1万亿元左右。
由于年业绩快报披露的信息还相对简单,因此无法得知在去年第四季度各银行规模排名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过据三季报,我们也大致能看到相关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结构。
以招商银行为例,去年三季报显示,截至年9月末,公司资产总额为.51亿元,比年初增长9.82%;负债总额为.71亿元,比年初增长9.81%。贷款及垫款总额为.81亿元,比年初增长8.66%,其中,企业贷款占比49.96%,零售贷款占比45.37%,票据贴现占比4.67%。而客户存款总额为.91亿元,比年初增长4.89%,其中,活期存款占比54.27%,定期存款占比45.73%。活期存款中,企业存款占58.89%,零售存款占41.11%;定期存款中,企业存款占78.08%,零售存款占21.92%。
相比招商等超过5万亿元总资产规模的股份制银行,光大、平安、华夏银行等明显要小。业绩快报显示,截至年年末,华夏银行总资产规模只有2万亿元左右。尽管年度业绩快报并未披露,在年三季报中,平安也只有不到2.6万亿元。
险资入主
尽管平安银行规模不算大,但却是“保险系”股份制银行的典型代表,背靠中国平安集团并由其控股。耐人寻味的是,除了平安,A股多家上市股份制银行背后均出现险资身影,有的也直接为险资所控股。
去年8月至12月,富德生命人寿先后四次举牌浦发银行,持股比例高达20%。尽管浦发银行定增完成后,富德生命人寿与浦发合并第一大股东上海国际持股比例(26.55%)还会有一定的差距,但对凶猛的“富德系”来说,未来难保不会进一步增持。
去年12月,华夏银行公告,人保财险受让德银等三方合计持有的华夏银行19.99%的股份,成为华夏银行第二大股东。事实上,人保财险也是兴业银行第二大股东。
有意思的是,不仅华夏、兴业,招商银行第二大股东也是险资——安邦保险。更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