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另外两个被接管的例子
1.中华联合被接管:年,经历了高速扩张发展的中华联合保险公司被接管,原因是偿付能力不足和巨额亏损、资不抵债、扩张过快。
从年开始,进入了漫长的引资过程。先后曾有法国安盛保险集团等公司有意介入,但后来也不了了之。
在市场化重组无果后,年保险保障基金临危受命,开始采取渐进式的管理救助措施;到年,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宣布正式介入,持股57%。年,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本)注资控股,占股51%,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为第二大股东。
自此,中华联合保险公司成为了国企。
2.距离现在最近的一个案例:安邦保险变身为“大家保险”
年,银保监会正式宣布对安邦保险集团进行接管,原董事长、总经理吴小晖因经济犯罪被提起公诉。
与此同时银保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共同进驻安邦保险,全面接管安邦集团的业务经营,同时不改变安邦集团对外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如果保险公司倒闭了,我的保单怎么办?
这是所有购买保单的客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同业不专业的或别有用心的业务员恶意诋毁最为严重的一个点:
这是我本人用Xmind的做的一张逻辑图,大致的流程是这个样子:
翻译成“人话”大概是这个意思:保险公司能不能倒闭?是可以的——绝大多数业务员都说保险公司不能倒闭,这显然不够准确:因为保险公司分为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法保护的主要是人寿保险公司;很多业务员给客户背保险法第89条的时候,只背了前半部分,
保险公司不论是倒闭也好或是清算也好,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保单持有人的权益该如何维护?请看第92条:
上图的逻辑是:A公司破产清算,用他的资产抵债务。如果资不抵债,就有相应的机制进行救助,这个时候保险保障基金就出场了。
那么保险保障基金救助的是要倒闭的A公司吗?不是的。A公司的保单和责任准备金会转让给另一家规模实力和经营状况更稳健的B公司。那么B公司是如何产生的呢?或者是同业当中主动跳出来要求接管A公司的,或者实在没有人接盘,由银保监会指定一家公司进行接盘,那么这个接盘侠B公司就必须接盘。
注意,保险保障基金救助的对象是接盘侠B公司。因为B公司接过了A公司的保单和责任准备金后,可能会出现亏损,那么就需要得到相应机制的救助。
三、关于再保险
再保险,顾名思义,就是给保险再上一份保险,再套上一层安全网。
人们对保险公司相对比较熟悉,但对再保险公司可能就不那么熟悉了,因为再保险公司所对接的业务对象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保险公司,咱们平时接触不到。
世界上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是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此外还有法国的“法再”,瑞士的“瑞再”,汉诺威再保险公司,以及我国的“中国再保险公司”
在国内,一共有4家副部级央企保险公司,分别是: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和中国再保险。“中再”便是其中之一。
那么再保险公司和咱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
咱们买的保单当中,有一部分未来的理赔款,是由在保险公司提供的——因为保险公司会对一些高额的保单去再保险公司购买一份再保险保单,并且再保险公司也会对保险公司的核保记录进行再次审核——相当于客户获得了双重保障。
对于某些业务员所宣导的“买保险不用看条款,就看公司实力,将来理赔也是看公司实力,小公司将来不赔、大公司才赔”等等,只能说明他们别有用心或缺乏常识。
四、关于偿付能力监管
这也是一个造谣的重灾区:其实偿付能力的核心重点并不复杂——
银保监会作为行业最高监管机构,每一个季度都要对各家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评估并公布于众。具体的查询方法:在每家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