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背负着“野蛮人”的称号,各路险资频频举牌究竟存在何种投资逻辑?又暗藏怎样的图谋?或许更基本的是,它们到底有多“野蛮”?
5%,一条举牌线,牵出万千资本故事
近日,阳光保险集团旗下的阳光产险增持伊利股份(,买入)。本次权益变动后,阳光产险和阳光人寿合计持有伊利股份总股本的5%,由此触发举牌。似乎是有备而来为平息市场恐慌,阳光保险在举牌之后随即做出“两不”承诺:
“不主动谋求成为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和“未来12个月内不再增持伊利股份”。
但鉴于此前宝能系、安邦系等先例,阳光举牌给伊利和外界带来不小的震动。伊利选择紧急停牌,谋求“重大资产重组或非公开发行股票”。还有评论称,股权分散的伊利遭遇“野蛮人”突袭,若处理不当,或将引发中国奶业地震。
保险资金,再度跳上风口浪尖
早在年,生命人寿就举牌了上市公司农产品(,买入)。年,安邦连续举牌招商银行(,买入)、金融街(,买入)、民生银行(,买入)、金地集团(,买入)。下半年开始,保险公司更是掀起举牌上市公司的热潮,以前海人寿(宝能系)、国华人寿等为代表的险资频频发力,引起市场强烈
“阳光”底下有无“阴谋”?
虽然举牌后,阳光一再承诺“两不”,表示增持伊利是“出于对伊利股份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所进行的财务投资”。但是,伊利股份仍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表现颇为紧张。
对此,中国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任春生也出来“安抚”,阳光此举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履行了相关程序,且做出相应承诺,从目前看是在公开市场上正常的财务投资行为。
但外界一个疑问在于,阳光保险既然表态12个月内不再增持,何苦要买入区区几百万股触及举牌线而闹得沸沸扬扬?此前,阳光保险已经“安稳”持有4.91%,最新购入.79万股,占总股本0.09%,刚好够上举牌线。
早期的年和年,伊利更是两次被传受到狙击,不过对象分别是达能和光明,来自同业的觊觎。即便阳光足够“温柔”,也难保没有其他野蛮人垂涎这块“肥肉”。所以,也就难怪以潘刚为首的伊利管理层紧张了,视阳光举牌为警钟,欲图保全之策。
好戏或在后头
不过,低利率、“资产荒”的背景下,险资的投资饥渴症难免要比以前严重一些。再加上,从年3月至今,外管局收紧了海外投资,未再批复新的QDII额度。险资出海受到局限。
所以,高分红、低估值、盈利具有可持续性的股权类投资,更加成为险资出手的优质标的。
长期权益类投资,一方面有利于险企从资产端配合负债端向长期、保障型转变;另一方面,权益类投资的弹性及收益预期好于债券和存款,具有“类固定收益”的属性,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成为对抗低利率、维持投资收益的有效手段。
尽管如此,受股市低位徘徊和保监会监管加强影响,到年底,累计只有10家保险公司举牌了36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余额是亿,占整个保险资金余额的3.3%,比例很小。年至今,也未出现险资集中举牌。
但正如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一样,自身实力较为雄厚的大中型险企举牌上市公司,或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新常态”。
年7月,保险行业总资产已达14.3万亿元。尽管保监会对“重大股票投资”求稳,但对“一般股票投资”呈放开趋势。年初,保监会将权益类投资占比提升到30%。年中,进一步放开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将投资单一蓝筹股票的比例上限提升为10%,投资权益类资产达到30%比例上限的,还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至40%上限。
而目前,这一*策空间远未用用足。到今年7月,险资共有1.7万亿权益类投资,理论上,最多还有4万亿险资“炮弹”。
「原创财经评论,独立观察视角,深度理财剖析,“新财经见闻”给你提供最高价值的理财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