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爱心 http://m.39.net/pf/a_6032495.html来源丨金鱼保学堂
看看它们到底靠不靠谱。
先从一个案例说起——
经过她一通泄愤似地讲述后,我大概是听懂了。
朋友今年八月份刚生完的二胎,可能是觉得肩上的责任一下子加重了很多,想着为自己和小孩买份保险,自己也能安心。
正好我这位朋友的亲戚是XX人寿公司的业务人员,这本来是好事,大家都是亲戚想着也不会坑你。
可事情坏就坏在她这位阿姨推荐的保险都太贵了,朋友经济能力实在有限,打算自己先在网上看看再说,所以很委婉拒绝了。
可人家三天两头就往家里跑,说什么“我们公司是大公司啊,产品都是大品牌啊,网上便宜但都是骗人的,最后连网络诈骗都给扯出来了。”
……
朋友心里也是被说动了,所以才找上的我,她想问问那些听都没听过的公司到底靠不靠谱,是选择更便宜的小公司产品呢,还是听她那位亲戚的?
你想,我总不能直接跟她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所以从保险公司的条款说到监管,巴拉巴拉解释了一大推。
不过看来让一个外行人去理解这些东西,还真难。
朋友到最后仍是一知半解的。
——
这才写了这篇文章。
行,那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分析那些“小”公司到底靠不靠谱,安不安全。
一
“小”公司不小
保险其实没有所谓大小公司之分,都“大”,很多你们所谓的“小”保险公司,身后站的都是世界强企业。
我试举几例,保证有很多人都没听过。
比如像瑞泰人寿、中英人寿、众安保险这些,你听过吗?
可如果我说出它们背后的股东信息,大部分人都会被吓一跳。
我列了个表格,你们可以看看,里面都是你们口中的“小”公司:
看完你们还觉得它们小吗?
不小吧。
所以如果只单凭听没听过来评判一个公司大小,更像是无稽之谈。
但是,很多人即便是承认了“小”公司不小,也会立马扯到其他上面,比如小公司说理赔、条款、服务不好等等。
行,我们一个个来说。
二
来看一组“大小”公司的理赔数据
注:理赔总额是由受理件数决定的,说白了就是销量好的意思,和理赔率无关。
大家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保险公司,理赔率都能达到98%左右,大小公司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所以不存在说“小”公司理赔难的问题,理赔的核心是看条款,只要符合了保险条款定义,理赔就不是问题,理赔难只能说明你本身案件出了问题。
既然说到了条款,很多人就不买账了,线下代理人说了,大公司条款更宽松,更人性化。
听我一句,别轻信,还真不是这样的。
我们都知道,所有保险的合同条款都是公开透明的,条款宽不宽松一对比就清清楚楚了。
再说了,那些“小”公司本来就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如果还拉紧条款,那真是自讨苦吃。
我相信没有一个公司愿意看到这一点。
比如说重疾险,
我们随便找2款产品,“大”公司平安的X安福,“小”公司光大永明超级X丽,细看,条款内容几乎完全一样:
即便是遇到了条款摸棱两可的情况,为了减少理赔纠纷,法律上也是会偏向消费者的,保险毕竟和普通商品不同,“最终解释权”并不归保险公司。
还有疑问的可以看下《保险法》第三十条内容:
说完了理赔和条款,我们再来看看各家保险公司的服务情况。
很多代理人说大公司服务好,可到底个怎么好法又说不出个来。
是不是在你投保时,对你热情的就叫服务好了?
不是的。
这种基于温度的服务不是说不好,但我们肯定是要追求一种更实际的服务,比如理赔速度,因为这才是直接影响我们利益的。
我们可以来看看各个公司理赔速度的数据:
(图里我用红色把几家大公司都圈出来了)
大家从上图可以看出,不会因为是大保险公司,理赔时效就会更快些。
同理,也不会因为是小保险公司,理赔时效就更慢。
聊完了各家保险公司在理赔、条款和服务上无明显差距后,我们再来说说很多人对“小”保险公司安全性的担忧。
看看这种担忧到底合不合理。
三
“小”保险公司的安全性
1、保险公司成立门槛高
保险公司要想成立,真没你想的那么容易。
保险法第68条规定:设立保险公司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二亿元;
(三)有符合本法规定的注册资本;(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二亿元,且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虽然保险法中是规定至少要有2亿元人民币实缴资本,但现实中远远不止这个数目。
圈内人士透露,一个保险牌照市场定价少说30亿以上。
另一个,即使钱不是问题了,可如果出资股东背景鱼龙混杂,或者股东经营定位不明确,想拿保险牌照也很难,有很多公司就是因为经营定位不明确被拒了。
(四)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就知道了牌照有多难拿了:
年有22家获批牌照,其中寿险公司只占8家。
年直接降到了6家。
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新的保险公司获批筹建。
每年申请拿牌照的队伍排得很长很长很长,到底有多长呢,给你打个比喻吧,
就好比一个千娇百媚的年轻姑娘,想娶她的人从中国排到了法国,你还担心她嫁不出去吗?
毫不夸张地说,牌照是被抢着拿的。
你以为成立后,保险公司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吗?
不是的!
2、为了防止激进经营,国家还设置了严格的监管机制
公司出问题,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激进经营。
这种事到保险公司这里,三个字:不可能。
在中国如果你想经营保险业务,除了必须持有保监会批准的保险业务经营许可牌照外,还要接受偿付能力及资金管理两方面的监管。
偿付能力监管:
我国保险业实行的是非常严格的“偿二代”监管体系,简称C-ROSS。
就是通过这层监管,保险公司能保证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事件都不会倒闭。
一旦低于了%,保险公司就要开始紧张了,因为这时候就有保监会在背后死死盯着贵公司了,必须要赶紧想办法把偿付能力弄回%以上。
如果一旦低于了%,那很遗憾,中国银保监会就要强行介入了,连给你负债经营的机会都没有。
资金管理监管:
即使偿付能力不足,并不代表保险公司就会倒闭,因为保险公司背后的股东们都不缺钱,还有那些觊觎保险公司牌照的人也不缺钱,随时都可以注资。
除此之外,还有再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风险。
3、再保险公司
在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为了控制风险,即使未达到监管的标准,也会选择再保险公司进行分保。
也就是说我们投保的重疾险和寿险等,都不是一家保险公司在承保,背后都站着再保险公司。
从国家监管到再保险公司,一个保险公司自己想破产都太难难难了。
虽然根据我国保险法,保险公司是允许破产倒闭的,但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保险公司走到这一步。
世界范围内,保险公司也几乎很少出现破产的,香港保险业多年来,更没听说哪家公司破产了。
即便是在极端情况下,保险公司真的破产了,还有保险保障基金会提供救助。
你们的保单也可以放一百个心。
4、保险保障基金
根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保险保障基金会对已破产或即将破产的公司提供救助。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动用保险保障基金:
(一)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其清算财产不足以偿付保单利益的;
(二)中国保监会经商有关部门认定,保险公司存在重大风险,可能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金融稳定的
第二十一条
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的保险公司的清算资产不足以偿付人寿保险合同保单利益的,保险保障基金可以按照下列规则向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
(一)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90%为限;
(二)保单持有人为机构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80%为限。
保险保障基金已有三个成功的风险处置案例,一次是为了新华保险,另一次是为了中华保险,还有一个是安邦保险(现在改成了大家保险)。
经过保险保障基金出手,最终三家保险都全身而退,并且也都恢复了正常经营,其中新华保险甚至还成为了现在仅有的几家大公司之一。
那么,最关心的问题来了,
对于已破产的保险公司,我们的保单该怎么办呢?
这点大家可以放心,保监会会将它们转移到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承保,不会不管的。
记住保险行业没有“小”公司,安不安全大家都一样,因为受的是同一套监管体系。
四
总结
所有“小”公司都是非常大的公司。
大小保险公司之间理赔、条款、服务都无明显差异。
不管你大小公司,只要你是保险公司,都安全。
所以,大可不必为公司大小而纠结,毕竟我们买保险最重要的是保障内容和我们的需求,公司规模没有实际参考意义。
来源
金鱼保学堂
关于保险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