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巴菲特运作保险行业,对操作中国平安的启 [复制链接]

1#

大家好,我是若水,一个倡导读书,改变命运的投资人。

我们通过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来看:保险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当市场好的时候,大量的资金会投入保险业,此时进入杀价阶段,而低价的保单在当年不会带来亏损,过几年严重的后果才能体现出来,几年后,很多公司陷入亏损困境,投资保险的资金大幅减少,竞争少了,保险业又会迎来好机会。

但这个时段不会维持太长时间,过不了多久又有大把资金杀进来竞争,如此循环往复。

巴菲特会利用保险行业的周期,在竞争激烈的时候,不盲目降价,宁愿少做业务,也要有效的控制成本,其下多年保险的融资成本为负;同时在竞争对手犯错,资金链断裂的时候,大量吃进更多的保单,从而每过几年就获得飞速发展。

而这与国内的保险行业是不同的,在15年之前,保险行业处于几个寡头垄断之下,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所以保险行业基本没有周期。

但15年之后,市场出现了一些变化,尤其以重疾产品为首,华*保险以经纪渠道,强势主打重疾产品,同样的保障内容,其年缴保费要比*安低25-30%,从而算是开启了一个保险行业的新时代。可以说它是一个搅局者,但是江湖浑水已起……

近些年无风险利率一直处于下降通道,华*保险相对激进的定价策略,导致其偿付率不足,被接管;而在这之前,已有新华,安邦的先例。

保险公司收到保费后,按照比例,进行一些定向投资,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有着严格的限制。无风险利率下降,会让设定较高保单利率的保司处于风险之中,因为实际收益率在扣除各种运营成本之后,无法覆盖其保单利率。

那为什么保司要亏本大量接单呢?因为一旦缺少有效的现金流,暂时不会资金链断裂,但是这些保单是要亏损的,现在这些亏损不会马上显示出来,因为理赔不会马上发生,但是几年后,会越来越惨,相当于慢性自杀。(如果从会计细节的人会看到今年保费收入不错哦,比去年又增长了不少,但他们没发现从全盘来看,这公司可能随时会破产,而国内保险法是禁止保司破产的,这可能加剧了饮鸩止渴)。

同时,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业务规模的发展可能是人性正确的选择。

平安可能是业内最早对定价错误有清晰认识的保司,这源于多年前少儿,这一个产品的亏损,让平安付出了几年的代价。据我曾经经手的少儿来看,其固定年化利率在9.8%左右,当年的元,可以让被保险人,在60岁以后每个月领导大概左右的退休金,这个是把教育今,婚嫁金转化为养老金后的一个大概数据,可能不太准确。但是足以看出定价错误的致命危害。

身在局中,我能切身感受到每一个热销产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可能潜藏的巨大危机。

作为股东,你会如何选择?

要当下的业务规模发展,还是要利润,要企业长久的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