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曹参最令人敬佩的治国策略就是三个字:不折腾!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
有句成语,叫作萧规曹随。其意是:萧何当丞相时制定下来的治国方略,曹参都完完全全地继承下来,且遵照执行。以至于这句成语日后竟然变成了略带贬义的词句,用来说一个人墨守成规、毫无创新,只知道按照前人的做法照方抓药了!
那么,曹参果真是这样一个人吗?
话说大汉初期,萧何死后曹参当上了丞相。由于他毫无自己的施*主张,天天吃喝玩乐,最后连皇帝刘盈都看不下去了,只好把曹参找来谈话,责问他因何不理朝*。谁知曹参反问了一句:“陛下您和您爹高祖皇帝比,谁的能耐更大呢?”惠帝刘盈一听,羞愧无比,赶忙说:“我哪儿敢跟先帝比呀?”曹参跟着又问了一句:“那我跟萧何比呢?”惠帝的答复也很直率:“你似乎稍逊一些。”“这不结了吗!”于是,曹参向惠帝陈述了自己“不理朝*”的理由,他说:“过去高祖和萧何在平定了天下以后,无论是法令、*令以及治国安邦的方针*策,都已经制定的非常完善了。而且肯定比我们制定的要好。所以,我们大家按照、执行不就行了吗。”这,也就是萧规曹随这句成语的出处。
那么,曹参真的是这样想的吗?我以为不然。
汉朝江山初定,百废待兴,特别是经过数年战争的摧残之后,不仅人心思定,国家也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来恢复生产和发展经济。这个时候,稳定的局面最为重要。这一点,曹参心里非常清楚。如果把萧何刚刚定了没几年的治国理*方略推翻,按自己的想法重新制定一套的话,不仅劳民伤财,还容易因为朝令夕改而引起民心的波动。所以,按部就班、延续原有的模式继续下去,才是最佳的发展思路。这,应该才是曹参的真实想法,也是曹参真正的伟大之处。
按照我们这里的通常做法,往往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三把火,指的是新官上任之初,往往都会拿出自己的施*方针,用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彰显自己的施*能力。但是,曹参却不愿为显露、表现自己而刻意的改弦更张,致大局于不顾。且不惜埋没了自己的主张,以吃喝玩乐的假象,和不如萧何的低调,推动了国家的平稳发展。
在此,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假如他一上台,立刻更改治国方针,在方方面面都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三年以后他死了,接他班的人又开始大烧三把火,您说对一个刚刚建立不久的王朝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过去有句老话叫作穷折腾,啥意思?没事找事瞎折腾,就把日子给折腾穷了。
所以,在许多时候,“不折腾”才是休养生息、才是无为而治、才是发展之道,才是硬道理!曹参当了三年丞相,最大的功劳就是“不折腾”。因为,治国方略是为了治国,它的好坏要看它是否对国家有利,而不是根据个人的需要而随意变更。
曹参两千多年前悟出的道理,足够后人们学习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