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90503/7110347.html年7月,香港的仲夏夜沉闷而冗长。
夜渐深,霓虹灯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愈发稀疏。
凌晨时分,救护车的警报声须臾响彻街道,一辆救护车快速驶入一医院。
紧接着,医护人员们神色匆忙,忙不迭地将担架上昏迷不醒的老人送入急救室。经过紧急抢救,老人的性命暂时保住了,但依然处于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的混沌状态。
遗憾的是,两天后,老人溘然长逝。
医护人员在表达哀悼的同时,也不免对这位老人的身份产生了疑惑:为何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胸前会有如此多触目惊心的疤痕!这名老人究竟是谁?
其实,这名老人正是著名抗日猛将——关麟征将*!
而那些疤痕,是当年他与日寇血战时留下的!
很快,关将*与世长辞的消息不胫而走,无数*界人士前来吊唁,徐向前元帅亦发出唁电,并附赠花圈。还有一位专家为之感慨道:“敢指陈诚鼻子骂的抗日将*走了!”
那么,这名专家为何会这么说?关麟征将*与陈诚之间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陕北汉子从*记
年4月,关麟征出生于陕西鄠县一处农民家中。
他原名并非为“关麟征”,而是“关志道”,自幼聪颖,学习成绩优异,同时好任侠,喜欢替人出头鸣不平。中学校长曾如此评价他:
“这孩子将来成器就是杨六郎,不成器就是卖麻糖。”
关麟征并不想成为一名文弱书生,他颇为羡慕英姿飒爽的兵士,并立志成为一名连长。但家中无力支撑其上*校,同时也缺乏背景,无人介绍,进入*校堪称难上加难。
年初,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到了一张名为“吴麟征”的护照,凭着这张护照,他可以进入孙中山先生开办的*事学院进行学习。
于是,喜出望外的他将“吴麟征”更名为“关麟征”,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正式名字,旋即与好友一同踏上了前往广州的路途。
几经辗转,关麟征结识了国民*元老于右任,并在其指引、引荐之下顺利进入*埔*校一期,后加入国民*。
由于性格豪爽,关麟征在校结识了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也首次将视角从家乡的无垠*土转向全中国广袤的天地。
可以说,*埔*校的研学生涯,为关麟征奠定了坚实的*事基础,也启迪了他的思想。
毕业后,关麟征被分配至何应钦麾下的一团二营五连二排任排长,至此正式开始*旅生涯。
倘若只论*衔,关麟征仅以排长的职衔,想要实现安邦定国的宏伟夙愿显然有些荒谬。但命运很快为他安排了一条捷径,让他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并逐步成为国民*中的骨干力量。
年,由于*治上的失势,蒋介石被迫宣告“下野”,返回奉化老家。
关麟征闻之,主动前去探望。
蒋介石对关麟征的探望颇感意外,当时以他的处境,本该是人人避之不及,但关麟征却不以为然,主动前来探望自己,这让蒋介石对这位陕北汉子产生了很深的印象。
蒋介石重新上位后,便任用关麟征为国民革命*的第二*团长,这充分证明了他对关麟征的信任与赏识。
但伴随着职位的升迁,关麟征所面临的矛盾也愈发尖锐...
在工于权计的国民**治环境中,身为陕西汉子的关麟征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因自己直来直去、有话就说、从不藏着掖着的直率性格,而得罪了一些人。
陈诚便是其中之一。
在一次国民*部队职位调动中,陈诚被指派为第11师副师长,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一职衔,而是觊觎着师长一职。于是,他联络诸多*埔同窗,希望能联合架空师长曹万顺的权力。
对此,关麟征嗤之以鼻,断然拒绝了陈诚的拉拢。他原本就看不惯这些鲜有*功、不思社稷、上位全凭溜须拍马的人物,如今得到机会,他自然要阐明自己的立场。
他如此讽刺陈诚的小肚鸡肠:
“陈矮子并不比曹万顺高明多少,他这个子不适合当师长,当个童子*头头到是绰绰有余。”
这一番话很快便传到了陈诚的耳朵里。陈诚火冒三丈,大骂关麟征是“不识好歹的陕北倔驴”,自此对他冷眼以待,二人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大。
除开个人恩怨,关麟征的*事才能在战争中逐渐凸显,他本人也得到了蒋介石更多的信任,成为蒋的心腹之一。
只是在斗争激烈尖锐的国民*官场中,这位陕北汉子所要面临的矛盾依然层出不穷....
二、针锋相对,矛盾激化
抗日战争期间,关麟征被任命为国民*第五十二**长,统御国民*主力,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寇英勇作战。他曾先后参与了保定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等大型战役,阻击大规模日*的推进步伐。
其中,在江西瑞阳县阻击日*一战中,关麟征率部固守山头,使得日*苦战数十日最终无功而返。东京广播对此播报:
“**于瑞昌附近,遭遇最强劲之敌……”
由于*功彪炳,关麟征一路升迁,至年10月,他已升任国民*第十五集团*总司令。
这一头衔所象征的,不仅是他本人英勇抗击日寇的光辉事迹,更代表了一个陕北汉子赤诚炙热的爱国之心。
年10月,关麟征率领第52*、54*前往云南南部驻守,防止日寇自中越边界入侵。期间,经官兵检举与核查,原*团*长*维因被污蔑“私自挪用口粮、贪污公款”而被撤职。
之后,关麟征遂任命心腹张耀明接替*维的职务。如此举动招致54*副*团长傅正模的不满,他原本期望借机升任*长,却没有料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到嘴的*长被他人抢了去。
傅正模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借由此次*团内人事调动的机会,他在暗中煽风点火,诬告关麟征想一举夺取第54师的控制权。
陈诚很快便得知了这一消息,为防止关麟征拥兵自重,更何况二人本就存在过节,他便授意54**官联名写下一纸控告书,斥责关麟征的行为,后交付给蒋介石
蒋介石了解事件后迅速做出回应,警告关麟征莫要滥用职权,搞得*团内人心惶惶。关麟征如实相报后,才澄清误会。
但傅正模并不打算善罢甘休,他甚至私刻张耀明的*长刻章,称,恳请因病辞去*长职务。
对此,关麟征怒不可遏,要求陈诚严惩傅正模,否则他就“辞职返乡”。
但对于关麟征的要求,陈诚迟迟未作出回应。
之后的一次集团总司令会议上,关麟征再次申明了自己的意图,岂料陈诚却转移话题,谈起了张耀明的去留问题,话里话外颇有嘲弄的意味。
两人越聊矛盾越大,关麟征忍不住拍案而起,义正言辞地对陈诚说:
“你如果不惩办傅正模,就撤了我的职!”
陈诚也火冒三丈,他何尝不想撤了关麟征的职。但关麟征是蒋介石的心腹,自己倘若一意孤行,必然会遭到蒋介石的猜疑。但此时,他也怒不可赦地坐不住了。
只见陈诚也同样拍案而起:“关麟征,你是不是想当*阀!”
关麟征冷声回应:
“我想当*阀?请问你打过几次胜仗?你带的干部只升官不打仗,到底是谁想当*阀?事实俱在,大家心里都清楚!”
“辞公钧座是即将掌握全国事的领袖人物,不应该再封闭在土木系小圈子里,一个*长的职务都不肯放手,这不是干大事业应有的心胸啊!”
末了,他还指着陈诚的鼻子接着骂道:“可耻...可耻!”
陈诚闻之,顿时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反驳。看着眼前的关麟征,陈诚虽然气的浑身哆嗦,却对他束手无策。骂战之后,由于急火攻心,他的胃溃疡发作,严重影响进食,还吐血不止。
而在场的*官对陈诚与关麟征的矛盾早有耳闻,杜聿明多次从中斡旋却均不见成效,二人多年来始终水火不容。
可以说,后来关麟征之所以不愿去台湾,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愿与陈诚再见面。
三、寓居香港,隐匿半生
后来,当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势力土崩瓦解之时,关麟征并未选择跟随蒋介石败走台湾,而是隐姓埋名,寓居香港。
截止关麟征逝世之时,他已隐居香港三十一载。
其实,与关麟征同一时期的国民*将领,大多也对国民*的腐朽黑暗颇有微词,但因种种原因,他们选择了远离故土,以谋求余生无虑。
那么,关麟征为何选择舍弃高官厚禄,以平民身份隐居于香港闹市的市井烟火之中?按照关麟征本人的说法,他是看清了国民*反动腐朽的本质:
“掐住鼻子也救不醒了,咱再也不给他卖命了。”
年,蒋介石在台湾逝世。关麟征思绪良久后,决定携妻共赴台湾吊唁。
抵达目的地当天,许多*埔时期的同学、曾一同共事的国民*将领们前来为之接风洗尘。诸多记忆中曾熟识的面孔再次映入眼帘,关麟征一时热泪盈眶、无语凝噎。
是了,晚年的他们本该欢聚一堂,慢慢地回忆那一段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但如今...吊唁结束后,关麟征婉拒了挽留,便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返回香港的航班,可见其信念之坚定。
晚年的关麟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