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兖州诸天寺的神奇传说 [复制链接]

1#
刘*连现在哪里就诊 https://m-mip.39.net/nk/mipso_9392345.html

说起兖州诸天寺村的古迹胜景,除了兖州八景之一的“舞雩春风”,再就是佛院诸天寺了。虽然,一些书籍里对它的前世今生都有过记载,但是,许多年前寺里发生的“打跑了一个和尚,吓跑了一个尼姑,来了一个道士”的趣闻,从未有人写入史料,它作为一则逸事,一直在村民中流传着。

据滋阳县志记载,诸天寺村因南濒泗河,古时候的村名为“临泗里”。到了明朝,朱元璋建府兖州,封子朱檀为鲁王,随之,扩建城池,大兴土木,营造了当时兖州府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世袭鲁王传至第七代朱寿鏳,即鲁敬王,他又在临泗里的北临修建了诸天寺。寺庙坐北朝南,为砖坯混建的两进前后殿,前殿供奉着二十四诸天,又称为“天王”,后殿供奉着十八罗汉,殿的后面为塔林。

“诸天”一词为佛家语,是从婆罗门教译过来的,“诸天”是以护持佛法、化导众生为职志的众天神,这些护法神从印度传入我国后被中国化了,被塑造成古代帝王将相和后妃贵妇的样子。临泗里的寺庙内因供奉着佛祖身边的二十四位诸天护法神,而取名“诸天寺”。诸天寺落成后,它紧邻的临泗里,遂更名为诸天寺村。

诸天寺是明朝鲁王所建,有着皇家官府的背景,加之富丽堂皇,每日里,晨钟暮鼓,梵音浅唱,香火鼎盛。佛说,出家的僧尼,是众人的功德福田。众僧在轻烟缭绕之中,双手合掌,盘膝打坐,诵经礼佛,弘扬佛法,还时常外出给善男信女们做些法事。来诸天寺朝拜的香客如流,他们向众神灵焚纸上香,顶礼膜拜,在虔诚中或祈福或赎罪或还愿,乞盼幻化成空身,聆听来自遥远的佛音,获得心灵上的救赎。

如此热闹的场景,在诸天寺也持续了数年,随着鲁王府的衰败,从清朝开始香火已不是很旺。喧腾过后,即是寂寞。寺内为了生计,曾收寄暂存过死去的有钱富人,即停放过丘子墓。民国年间战争不断,兵荒马乱,又适逢泗河多次洪水,由于物资匮乏,地方官员就拆前大殿的物料,去修复冲坏的南大桥,前大殿逐渐被毁,寺里的三两个和尚住守在后殿里。

“美在丑侧,善在恶旁。”正是在如此清苦寂寞的环境下,诸天寺内发生了一件荒唐之趣事。只说,泗河大桥的桥北头内堤有座普济庵,它与大王庙相邻,庵内只有一个尼姑。这尼姑除了在柴门之内,手执佛珠,虔诚端坐,诵读《心经》,修持佛法,还时常去诸天寺推碾,破碎自己所食的谷物。不知从何时开始,寺里的大和尚便与这尼姑眉来眼去,语言挑逗,随着邪欲情感的膨胀,两人便做出了那男女之间出格的事。一来二去,其他小和尚议论纷纷,心怀不满,冷眼相待。俗话说:“色胆大似天”。此时的大和尚与尼姑,早已把佛教的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等最基本的戒律丢在脑后,为着两人能长期厮守*混,大和尚索性把小和尚们都劝出寺门,他们愈加放荡不羁,有恃无恐。

佛寺本是修治梵行的圣洁之地,出家人本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个出家人伤风败俗的行径,着实羞怒了诸天寺村的村民,招致群起攻之。有那视恶如仇的,便招呼一帮人,到寺里狠狠殴打了和尚一顿,这和尚自知众怒难犯,此处已容不下自己了,便逃之夭夭。这花心和尚被打跑了,尼姑也六神无主,慌了阵脚,吓的远走他乡,小小的普济庵,自此便荒凉起来,没有了香火,直至年那场洪水被冲毁。而诸天寺的佛事还需有僧人执掌,没多久,道士孟金池来看护诸天寺,孟金池属道教正一派的火居道士,可以娶亲蓄子。

连村里的人都弄不清楚,寺院里原本住的是和尚,咋的来了个道士!依照常理,道士崇拜老子,讲究清静无为,道法自然,以从事道教活动为职业。再说了,道士修炼的地方是道观,而不是寺庙。此等佛寺由道士执掌的事由,自有揣着明白的人,只是他们懒得向村民说清楚。孟金池道士在以后的多事之秋,固守着败落的诸天寺倒也相安无事,还在佛寺旁边盖了院舍,生儿育女,衍繁成一个大家族。

解放以后,在破除迷信的声浪中,诸天寺更是每况愈下,仅存的后殿曾当作生产队的喂牛棚,“文革”期间十八罗汉神像被损毁。由于多年失修,加之人为的破坏,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殿轰然倒塌,现仅存西山墙在屹立着。

诸天寺已淹没在历史的尘烟之中,诸天寺村依然静静地守望着这块神奇的土地,日渐富足的村民们,在饭后茶余说起诸天寺,总会流露出几分骄傲和自豪,若是有人提起那则“打跑了个和尚,吓跑了个尼姑,来了个道士”的趣闻逸事,则淡然一笑。这正是,原本的繁华寺变成废墟地,过往的风流事成为村野谈。

——选自《兖州春秋》年刊第六期

点击链接或进入订阅号“兖州春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