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图解保险业的胃口组图 [复制链接]

1#
广东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78.html

买楼、买银行、买上市公司、买下一切!近一年来安邦保险、生命人寿、中国平安等,“不差钱”保险公司正在引起资本市场的惊叹。金融业有句老话“银行躺着吃饭,证券坐着吃饭,保险跑着吃饭”,以往在人们心中形象远不够高大上的行业,却如此有钱任性,钱从哪里来?风险有多高?本文为大家详细解读保险业。

金融保险股风生水起,各路资本看好保险业,纷纷斥巨资加码投入。民营资本巨头明天系通过西水股份斥资数十亿增持天安财险,这笔资金也让天安财险资本金翻番。除了西水股份外,泛海控股、内蒙君正等多家上市公司也通过参股、入股保险公司,变身为“金融股”或“类保险股”。

美国最成功的投资家族之一——戴维斯家族曾对于三代人一直钟情保险股这样解释:“保险行业所售的产品或服务永不过时”。因为在人类社会中,生、老、病、死、性、健寿、娱乐等,保险服务是永远无法替代的要素。保险公司收益将像IT、医疗一样保持长期持续的增长。

截止年5月,我国保险公司数量约为家。就资产规模而言,保险业在年5月,其总资产为9万亿,而银行业这一数字为万亿。排队等候在保监会大门外的新公司筹备队伍有增无减。中国“土豪”股东对保险有着“偏爱”。其原因在于,保险公司有着更明显的“资本运作平台”价值。大佬喜欢开保险公司,是有优良传统和深刻原因的。

巴菲特在一次公开采访中说,“我们收购很多保险公司,用保险的浮动金去购买其他资产。因为保险的浮动金是我们自己可以运用的那一笔资金,更重要的是资金成本较为低廉。所以如果你运用它来做投资的话,你可以赚很多的钱,这也是伯克希尔公司成功的原因。”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是长期的,这以人寿保险最为突出。换言之,即保险公司可以拿长期的钱进行短期投资,“以长支短”是最佳的资金运作模式。打个比方,以人寿保险为例,保险公司向投保人“借的钱”—保险资金可能要50年后再“还”,但这50年中,保险资金的使用权归保险公司,这些钱可以拿去做很多次投资周转。

保险资金运用的“自由度”远超银行、基金。从年开始,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不断开宽,年共计超过15份资金运用文件下发。一位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相关负责人曾在论坛上称,保险资金尚未涉猎的只剩*金交易和大宗商品了。其他的,什么都可买!!!

巨大的横向差距,让“土豪”看到了赚钱机会。年6月开始,保监会陆续审批获准筹建18家新设独立中资保险公司,但事态发展却出人意料。18家获批的保险公司,要么资金不到位,长期无法开业,要么经历多轮股东更换,内部动荡剧烈。更有国信人寿最后竟被保监会撤销主体资格,成为最短命保险公司。

“土豪”其实看重的是保险公司的“牌照价值”,其套利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其在拿到牌照后在筹备期内把牌照转让,收取溢价,保险公司在筹建期频频更换股东就是这个道理;另一种手法是,在保险公司开业后立即包装业绩,然后引入战略投资者,特别吸引那些资金雄厚,并且笃信“中国潜力”的外国金融机构,从而将股权脱手套利。

“大跃进”成为反面教材,很大程度在于“土豪”进*保险业的“心术不正”。部分“土豪”在乎的是保险公司的现金流,他们乐于利用保险资金运用上的“自由空间”,将资金拿去炒股、炒房,或挪为关联公司使用。以东方人寿为例,其资金被曝为“德隆系”所用,而东方人寿最终被停业8年。

东方人寿成立于年,德隆系旗下的ST重实、天山股份、湘火炬是东方1寿的主要发起股东。年,东方人寿曾将资本金委托给德隆系下的德恒、恒信及中富三家证券营业部“理财”,却未料到德隆资金链突然崩裂。随后,东方人寿被停业8年,至今仍未恢复元气。

近年来,由于服装业竞争加剧,利润趋薄,服装品牌上市公司杉杉控股直接4间接参股了正德人寿、中融保险等保险公司,成为浙商中有名的“保险爱好者”。在年和年,杉杉进行资本运作的多只股票背后,能看到中融人寿的影子。

安邦保险近两年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大肆并购,举牌招商银行随后又开始对金集团、金融街等上市公司展开大量买入,举牌民生银行,海外买下高档酒店。安邦的资金又来自哪里?其资金来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高收益理财产品获得保费、储金、股东的增资,也有说法认为是“受托资金”。今年4月份,安邦保险则将注册资本金从亿元提高到亿元,高于国内其他几大保险集团或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金。

平台类保险公司的运作模式更像资金池,即将高现金价值保单的保费注入资金池,资金池配置长期资产,期限错配,而每年的回报计算结果相对模糊,无法明确区分每张保单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收益。如果找不到弥补保费下滑的方法和渠道,期限错配产生的风险就会加剧,现金流压力就会增加。

由于背后股东的背景,华夏人寿、生命人寿、前海人寿等一批中小险企,被业界归类为“平台类保险公司”。他们与老牌保险巨头的经营模式背道而驰,更注重资本运作,因此对保费规模要求较高,相反对保险产品的利润价值要求不高。借助银行渠道,通过销售高收益、短期化为主的高现金价值保险产品,他们在过去三年间不断刷新着保费神话。

去年二季度开始实施的银保新*,无疑将对平台类保险公司产生伤筋动骨的影响。这一新*倒逼保险公司在银保渠道提升保障型和长期型险种的销售比例,严控高现金价值保险不断高企的比重。对于高度依赖银保业务的平台类保险公司而言,此举将导致他们的保费收入出现滑铁卢。业内人士预计,银保新*的威慑力将在下半年集中释放,平台类保险公司的压力将会更大。

您的分享,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投资理财必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