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保姑观点第2期关键词增额寿停售背后的 [复制链接]

1#
上期保姑观点回顾:第1期关键词:70万存款变保险

财富之道

宝宝必备保单全买错

本期观点:

增额寿总在喊停售,背后隐藏怎样的秘密?

中国的保险条款还是人看的吗?——务必谨慎

保司会不会倒闭?万一倒闭了,到底怎么办?

01增额寿总在喊停售,背后的秘密

为什么增额寿总在喊停售,停售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是因为产品有问题吗?已经买过的会受影响吗?

增额寿停售的门道,其实都是银保监会监管的结果。

我们一直都知道银保监对保险公司的监管,那简直比虎妈还严格,基本就是一点都不能偏离,你偏了一点点,我就给你纠正了。

停售——就是纠正方法之一,不让你卖了。

但是我们首先要理解一点,这个偏呢,并不是我们理解的产品有问题,更多的是未来潜在风险的问题。

就像你妈要对你负责,所以不让你乱来,是一样的道理。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严格的监管体制,中国的保险才能足够安全的让大家自由选择。保险公司也能长期稳定发展。

但是既然是自由市场经济,公司都是要竞争的,免不了也有很多公司想要阶段性提高产品竞争力,所以要么是把健康险的保障范围加大,要么是把理财险的长期利率提高。

所以我们能买到的好产品的样子,有时候要比监管的底线要好一些。

但是过不了多久,监管就要把头子掰掉一些,从而保持整体安全和稳定。这个过程中,已经买过的保单不受影响。

拿增额终身寿险来举例,我们说真实的内部收益率,也就是按照IRR来看,监管暂时的底线是复利3.5%;

但是现在银行存款利率,10年国债利率,大额存单利率,这些都全部降到3%以下了。

对保险公司来说,如果金融市场利率一直降下去,它们又怎么能够保障终身确定性的刚兑复利3.5%呢?

所以潜在风险就出现了,监管不可能不管。那么监管妈妈就会慢慢的压低复利底线,3.5%降到3.3%,甚至降到3%,只是时间问题,到时候都是一句话的事儿。我们现在能买到3.5%的产品,是毋庸置疑可以买的。

从今年新上架的一些产品来看,真实收益率已经低于预期,很多产品经过20年,真实收益率才达到2%,经过30年,真实收益率才可以达到3%。这显然对整个行业来说,是更安全了。

但是现在市场上的一些存量老产品,10年时间真实收益率就能达到3.45%左右,对我们个人来说,错过了,未来就是一个很大的差别。

所以3.5%的增额寿一直有摇摇欲坠之感,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好产品停售,停一个少一个。

我下表整理了一些已经停售的和即将停售的产品情况,可以看一下。

02保险条款的迷惑中国的保险条款还是人看的吗?最近的条款确实看的我越来越气。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真是想不骂都难。就拿所有带增额,增利,稳利,这样字眼的,有增值理财属性的人寿保险来说。误导人的复利收益率从3.6,3.7,3.8,现在越发厉害了,说4.2的都有了。而且还饥饿营销,提前半个月预约,全国仅售三天。你这是怕时间久了被人看穿了还是怎么着?我说的是谁,大家心里明白。但它呢,不是正面误导,而是旁敲侧击。某代理人给的宣传页面里面最明显的就是锁定4.2%,也说是复利计息。这是消费者接触到的最直接的信息。不过条款还是比较严谨的,在这个产品的条款里,虽然4.2%的每年增值率出现的非常明显,但也说了这个4.2%计算的基数只是累计已交保费,没有利滚利,他是一个单利的计算过程。当然,普通人你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个条款里的4.2%到底是什么*?你可能只会觉得,哇塞,它比传说中的复利3.5%高多了。但是单利跟复利有多大区别呢?这个产品,把每一年算的4.2%单利加起来,20年满期之后本息和一起返还,比如本金60万,加总利息累计是47.88万,即使这样,我们算一下它的IRR,就知道,它的真实收益率只有3.%。银保监会年8月30号发的182号文件明确规定了:普通型人身保险,评估利率上限为年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较小者。分红型人身保险,评估利率上限为年复利3%和预定利率的较小者。万能型人身保险,评估利率上限为年复利3%。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新发一款产品的时候实际精算给到的,年复利3.5%是监管给的评估上限,两者取较小者,所以,不管保险公司的条款怎么玩出花儿来,作为普通人来说,你只要知道这个规定就是我们真实能获得收益的天花板。任何条款中出现的那个利率数字,3.5%也好,3.8%也好,4.2%也好,都不是真的实际收益率。真的实际收益率只能通过IRR算出来。因为IRR的公式里面,基数是你的本金,你持有保单的时间,你最后拿回来真实的本息和。至于中国保险的条款,真的不是一般人能看的。我之前算过我爸10年前买的年金险,IRR只有1.%,我气的想吐血,但是他只说,就当强制存钱了吧,啥利不利息的,我们也搞不懂。合同里面才不会出现1.%这个数字呢!如果五六年前知道IRR只有1.%,我们还会买吗?上礼拜测评了几十款增额寿险的真实IRR,有的过了20年,IRR才刚达到2%,买这种产品倒不如在银行存定期了。我们要买的话,也要买那种缴费期结束后,IRR快速可以达到3.4%左右的产品。这些都是真相,不是条款里的一个3.6,3.8,4.2能说的清的。03保司会倒闭吗?万一倒闭怎么办?买了额终身寿险,或者年金险,或者终身重疾险,万一保险公司经营不善,倒闭了怎么办呢?很多朋友担心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张终身保单,跨越的时间周期非常长,所以这也是必须担心的问题。这个问题保姑必须通过《保险法》来帮大家分析清楚。不管你买什么保险,对保险公司的长久经营心存疑虑,这次都能给你一个答案,可能就是枯燥一点,但是有用比较重要。我将从四个方面给大家描绘一个完整的保险公司从成立到倒闭的画面。第一,保险公司成立难;第二,保险公司想倒闭比成立更难;第三,保险业的四重安全机制是怎么运转的;第四,万一真破产了会怎么处理?首先保险保险公司不是想成立就成立的。因为我们国家保险是个超级高门槛的行业。根据《保险法》第68条、第69条:设立保险公司除了必须满足上面7项硬性规定,注册资本还得不低于2亿元,而且必须实缴。这条足以筛掉一切我们通常认为的小公司了,没背景没财力想开保险公司难如登天。保险行业从来没有“小”公司。只是因为一些头部公司广告投入极高,让很多没接触过保险的人,都只听了这几家的大名,但是大多专心做保险的中部公司现实中极少会被普通人注意到,这才是“小”公司的真相。事实上,保险公司不仅成立难、要倒闭更难。保险作为“社会稳定器”,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保险公司的安全等级是优于银行的。为了投保人保单安全兑付,我们国家的保险监管给保险公司设立了多重安全机制:第一个是,偿付能力监管所有保险公司必须每个季度披露一次偿付能力。偿付能力就是履行保险合同的能力,根据《保险法》第条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第8条:一旦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低于%,就会成为银保监会的重点核查对象;一旦低于%,银保监会就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狠狠敲打。比如:不让开发新的产品、不允许开设新的分支机构、对公司高管强制降薪、要求增加资本金等等。第二个,保证金制度/责任准备金制度/和公积金制度保险公司成立后,就要开始交三笔钱。根据《保险法》第97条、第98条、第99条:保险公司要交:保证金:20%注册资本,快破产时用来清偿债务,其他情况不可动用;责任准备金:每卖一份保险,都要提取责任准备金,作为理赔款;公积金:从保险公司的利润中提取一部分作为公积金,防范风险。这三笔钱让保险公司们从出生就拥有了较大的抗风险能力。第三个·保险保障基金这位更是重量级,人称保险公司的最后一道防线。因为有它,国内至今没有任何有保单的保险公司破产!保险保障基金直属财*部,根据《保险法》第条:保险公司每卖一份保险都要提取一笔钱放进保险保障基金,当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倒闭时,将从基金中拿钱出来进行救助,保障保单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历史上,保险保障基金曾三次出手,挽救了三家保险公司,分别是新华人寿、中华保险和安邦保险。第四个,再保险制度保险公司的背后还有保险公司,也就是再保险公司。可以通俗理解为保险公司买的保险。根据《保险法》第条:保险公司承担的一次保险事故损失,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加公积金总和的10%,超过了保险公司就要买再保险。这样保险公司可能发生的风险就会减少很多,我们的保单也更安全了。而再保险公司之间,也会互相分拆风险。如此一来,整个保险行业,是一个“你中我有、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有了这些制度保障,保险公司想破产可能比成立还难。最后,退一万步说,就算保险公司真的破产倒闭了,会怎么处理呢?实际上既不会影响客户兑付年金险和增额寿的合同利益,也不会影响终身重疾险的理赔。新版《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第22条直接规定了:保险公司撤销或破产后,旗下人寿保险,长期健康险(含长期重疾险/长期医疗险)、长期意外险、年金险都能被转让,且必须依法转让,不受影响!但是对于财产险、短期健康险、短期意外险,损失在5万元内的,全额救助;超过5万元的,赔90%!相当于以后,无论哪家保险公司,长期险都是绝对安全的。稍微有点影响的是财产险和短期险。买了短期险的朋友,比如一年期什么什么险的,也不用过于担心。几乎所有的短期险保费和现金价值都很少超过5万元,一般全额救助是没问题的。并且,对于破产前就已经出险的,有权要求快破产的保险公司给自己全额赔付保险金,不受上述限制。说到底,保险行业还是国家在托底,人寿保单和长期健康保单是国家信用在兑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买了保险的朋友,完全不需要担心保险公司破产。希望大家可以安下心来,好好享受当下的健康和美好生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焦虑。1对1咨询绿色通道直接识别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