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聚合力笃行实干启新程
——二〇二一年全国人社工作综述
刚刚过去的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面对复杂多变形势和艰巨繁重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级人社部门认真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统筹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勇于担当、锐意改革,开拓创新、苦干实干,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民生答卷——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好于预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21亿人、2.26亿人、2.79亿人;制度创新破立并举,人才人事工作迈上新台阶;权益维护标本兼治,和谐劳动关系开创新局面;人社服务巩固提升,人社系统行风发生新转变;信息化建设和规划实施等取得新成果……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全国人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年经济社会发展描画出了清晰的底色。
聚力稳就业夯实“压舱石”
就业,一头牵着亿万民众,一头连着发展大局。
年,各级人社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扛起稳就业保就业重大政治责任,优化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夯实“稳”的措施,促进“保”的效果,确保了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年2月5日,在义乌市开展的“直播带岗”首场直播活动中,14家知名企业负责人走进直播间,与求职者热情互动,5小时内实现26万人次观看,人成功“云应聘”。
网友“叶子”说:“人在家中坐,‘云’上淘工作,这种不用来回奔波考察的求职方式太方便了。”
义乌市积极倡导就地过年,创新性开展“直播带岗”活动,推动企业用工需求“就地解决”,让就地过年人员有活干、有钱赚。
这样的探索,集聚“人气”,凝聚情怀。
年春节前夕疫情反弹,人社部提早预判,立足职能统筹考虑疫情防控、企业生产和稳定就业,组织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送温暖留心、强政策留岗、稳生产留工、优服务留人,这些举措让万千农民工暖在心窝。据统计,年春节有多万外出农民工留在就业地过年,比上年增加近万人。
“援企稳岗”保就业,“硬核减负”筑信心。
企业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帮助更多的企业稳住岗位,才能让更多百姓端稳“饭碗”。
“我们免填报、免申报、免跑腿,‘零操作’就能领取稳岗返还,人社部门这样贴心的服务,让企业坚定了稳岗的信心,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满怀希望。”广西旺旺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胡女士道出了众多企业人的心声。
各地深入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组合拳”,调整优化稳岗返还、以工代训、就业补贴等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市场主体稳就业岗位。
政策不断“加码”,效果持续显现。年全国支出就业补助资金,截止到年三季度,向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亿元,并减免失业、工伤保险费。
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人就业,一直是党中央的牵挂。
“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很多毕业生确实感到压力很大,人社部门的精准服务给了我们信心和支持。”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生王臻说,从求职平台到实习机会,从生活补助到租房补贴,从心理疏导到人文关怀,青岛市人社部门的精准服务让学子们倍感温暖。
这些措施,让政府和学子之间距离不再遥远,心靠得更近。
年,面对困难与挑战,人社部门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须臾不放松。实施服务攻坚行动,对未就业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开展“一对一”帮扶;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公共部门招录数量,扩大国企招聘规模,激发基层就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活力。
年,云阳面工、蓝田厨师、湖南铸造工匠等一批特色劳务品牌被列入全国典型劳务品牌宣传推广,成为各地闪亮的“就业名片”。
每一个劳务品牌的背后,都有一支走南闯北的劳务大军。年,人社部采取有力举措促进农民工务工增收,首次出台劳务品牌建设指导意见,聚焦健全发现培育、发展提升、壮大升级的机制措施,形成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协同推动的工作合力。劳务品牌带动就业创业,助推产业发展和乡村人才振兴作用持续发挥,全年外出务工规模达到万人,比上年增加4.2%。
年,人社部聚力公共就业服务提质增效,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出台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支持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零工市场建设;首次举办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创新开展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专项活动;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取得积极成效,劳动者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稳岗促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项项政策满怀期待,一项项措施饱含情怀。
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奋力向前,终获暖阳。
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就业形势实现总体稳定、好于预期,殊为不易、难能可贵。
攻坚促改革牵住“牛鼻子”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一年来,人社部牵住改革的“牛鼻子”,以重点领域改革的“一子落”,带动人社改革的“全盘活”。
积极稳妥推进社保制度改革迈出坚实步伐。认真做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各项准备工作,基金中央调剂力度进一步加大,逐步统一养老保险费率,规范做实省级统筹制度,为实现全国统筹打下坚实基础。制定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年11月5日,家住扬州市邗江区许庄社区的胡秀琴打开刚收到的手机短信,她欣喜地发现:她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比上月又增加了23元。
“真没想到,养老保险又涨了!”胡秀琴高兴地说。
年,江苏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由元调整为元,惠及全省多万老年居民。
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顺利完成,17个省份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破旧之难,在于不畏艰难改变既成格局,在于路遇险阻却能执着向前。
年,各级人社部门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聚焦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支队伍,深入推进政策制度改革创新。
27个系列职称制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博士后制度进一步完善,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全面推行,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出台,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纳入绩效管理的有关政策落地……
“破冰”的背后是改革的决心,凝聚着人社人的心血和智慧。
年11月23日,年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正式公布,标志着我国职业资格制度改革2.0时代的到来。
这一年,人社部编制发布一系列标准成果,包括国家重大战略紧缺人才目录和18个新职业信息、59个国家职业标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