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嘉靖尚未弱冠就被推举为帝,毫无根基却能稳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较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嘉靖帝,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嘉靖在位45年,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人,但是嘉靖实际执掌皇权时间却是最长的一位明朝皇帝。嘉靖帝被推上皇位才15岁,还未弱冠,下面的元老级大臣们都虎视眈眈,在这样的环境中嘉靖却能够稳坐皇位45年,还开启了嘉靖中兴盛世,为明朝接替的皇帝打下国泰民安的基础。

1.要夺权,先认亲爹——大礼议事件

朱厚熜是明宪宗的孙子,兴献王朱佑杬的二儿子。明武宗驾崩后因无子嗣,没有亲生儿子来继承大明江山,为了稳固朝局,后来大家找到明武宗堂弟的儿子。

就这样朱厚熜就被推上皇位,次年就改年号为嘉靖。初登皇位,大臣们都坐等看好戏,可惜这位年轻皇帝却是一个少年老成、颇有心计的人,杀伐也果断,对于权力的控制欲极强。嘉靖明白要想坐稳这个皇位,就必须把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上。

登基后的第六天,以内阁首辅杨廷的朝中重臣,引经据典,借助汉朝时期的刘康与宋朝时期的赵允让两位皇帝继位的先例,认为要有大小宗之分,要以明孝宗为大,称为皇考,兴献王要称为皇叔考,嘉靖的亲生母亲要称为皇叔母。

其实就是让嘉靖叫自己的亲生父母为皇叔与皇叔母。嘉靖无法接受这样的做法,当时嘉靖人微言轻,话语权对他们起不大作用,默不作声地与底下朝臣僵持着,原本嘉靖帝打算用金钱来安抚起事者,没想到他们都不为所动。

直到年新科进士张璁入殿议政,张璁看出了皇帝的心思,就上了奏折过去,说到礼法无外乎人情云云,嘉靖迅速看到了曙光,抓着这个理由让张璁替他跟大臣有开始与群臣争辩。奈何张璁孤军奋战,很快就败下阵来,无奈嘉靖只好亲自出手了。最后双方终于各退一步,同意嘉靖帝认亲爹。

三年后朱厚熜帝位逐渐稳固,于是又借着礼部尚书王俊集体进谏反对明世宗以兴献王为皇考的事宜发火,进言之人均被斥责、罚俸甚至罢黜。最后嘉靖帝获得胜利,大臣们同意于兴献帝、兴国太后止各加一皇字,以备尊称。

后世后来对此事件的评价是:永嘉(张璁)议礼,能以辩博济其说。即论星历,亦援据不穷。其见之于上,非偶然也。这一次的大礼仪事件弄得轰轰烈烈地,其实并不是一场单纯的礼仪之争,而是一场关于新旧势力的抗争,是嘉靖夺权的必争之路。而这段时间的拖延也给嘉靖许多时间来完成大洗牌,最后嘉靖成功夺回皇权,让政治秩序走回正轨。

2.削弱内阁势力,再度集中皇权

自朱元璋创立明朝之后,为了削弱相劝,集中皇权,就直接废除了丞相之位,后来朱棣继位,想要减轻皇帝的负担,就创立了内阁,把内阁作为皇帝的私人秘书,为皇帝分担。

于是乎朝廷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必须经过内阁筛选之后才能够拿到皇帝面前,为了争夺票拟权,内阁经常发生乱斗。为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并把权力收归到自身手中,嘉靖帝大礼议时期就已经把张璁、桂萼给塞进内阁,充当皇帝的眼线监督着各个内阁成员。

再效仿明仁宗赐银章——“密折专奏之权”,让两者形成制约,从而削弱了内阁的力量,收归一些皇权到自己手上。就这样,嘉靖帝凭借着自己的手段,慢慢地皇权都收归到自己手中,又使得各方势力能够互相制约、互相监督,以达到皇权的稳定和国局的稳定的目的。

3.重用锦衣卫,成为自己的忠实“贴身保镖”

前面两件事件让嘉靖帝意识到有皇权还不够,皇权在手却没人敬畏你、服从你,那么皇位也无法做得长远。就上面的大礼仪事件原本一句话的事情最后却要耗时3年来处理,效率极低,不利于治国安邦。

因大礼仪事件大臣经常用老祖宗们说事,嘉靖帝就依葫芦画瓢,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朱见深设计西厂,这些都是帮助皇帝控制整个朝局的绝对暴力机构,于是嘉靖帝快速建立锦衣卫,成为自己执掌朝堂的一把利刃。在大礼仪事件就很好地凸显出来,多名反对的官员多达16个人被锦衣卫当庭仗打而死,帮助嘉靖帝更快地完成目标。

表面嘉靖帝看起来文文弱弱很好说话,实则他是笑里藏刀,心机深沉的人物,年纪轻轻才10多岁就懂得如何在这些老狐狸嘴里夺肉,如何找到点事来帮助自己完成大业,也懂得枪杆要绝对的硬才有真正的话语权。

这三件收归皇权的事让嘉靖后面几十年的皇位做得相当的稳,即便后面一直闭关修炼,研究长生不老也无法悍动到嘉靖的皇位。可见嘉靖前期那狠戾、果决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也是因为对于前面三个事件的处理,为当时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思想的解放等等创造了一个比较安稳的社会环境。

从而激发各阶层的活力与积极性,促进了朝代的发展,也为后世打下良好的政治、经济基础。后来明代史学家何乔远对于嘉靖前期的事迹做出了很中肯的评价,赞扬了嘉靖帝前期的表现,赢得生前身后名。

嘉靖帝能坐稳皇位,其中权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几次操作下来,朝臣们个个都变成了“狗”,温顺异常,唯皇帝马首是瞻。至此,嘉靖帝坐稳了皇位,朝臣们得到了想要的权势和富贵。跟远古人类与狗的关系如出一辙。所以,驯化从更本质上说,是权力转移。被驯化则是一种放弃有限自由,来换取更大利益的行为。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我建议大家,要多读历史,多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智慧。学习喜古人的权谋与奴人之术。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而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年。

因为《资治通鉴》会重点讲述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并且对其加以分析,使读者更直观地明白其背后包含的种种利害关系,对于权谋、情商的提升很有帮助。正因为这个特点,《资治通鉴》也被称之为“帝王之书”,自成书之后被历代帝王引为经典,甚至列为后世帝王必读书籍之一。

因此,笔者建议大家,要多读历史,多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智慧。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笔者向大家推荐一套白话版本的《资治通鉴》。

这套书是由全国百名大学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并且经过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商务印书馆等权威机构进行校勘。

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而且是全本。

这套书的封面制作也非常考究,送领导,送朋友都非常有面儿。

作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这套书现在在做活动,一套4大本,原价元,现在只要98元,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对于这本书,只要能够读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获。因此笔者建议大家,赶紧买这套书,多读几遍,长长见识,学学权谋。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将比别人多走多年的人生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