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说:“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定国安邦、安抚百姓、供应军需、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精英。但是我会使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秘诀。”
刘邦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非常精辟,论军功,大将军韩信当推第一。韩信因为用兵如神,多出奇招,尝尝以少胜多,所以被后世尊为“战神”、“兵仙”!韩信还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刘邦在楚汉之争中的几次决定性的战役都是由韩信打赢的,而且韩信所指挥的5次大胜仗都是和“水”有关,要不是用计水攻,就是背水而战,难不成韩信离开水就不会打仗了吗?或者说韩信就是水命?下面我带大家来细看一下韩信一生5次大胜仗!
第一战:陈仓之战
陈仓之战是韩信拜为汉军大将军后的第一仗,也算是初露锋芒!陈仓之战还有有个经典的军事成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此计也被写入《三十六计》,为后世所学习。
汉元年(前年),项羽率军平定齐地叛乱,韩信趁机向刘邦进言“东征争权天下”的战略。韩信先派樊哙、周勃率兵一万多人大摇大摆地抢修已被刘邦进汉中时烧毁的栈道,摆出一副要从栈道出兵的架势,用以迷惑三位秦地诸侯王。
韩信自己则亲率大军走小道,翻越秦岭,突然袭击雍王章邯的陈仓。
章邯率军在陈仓仓促迎击汉军,最后战败,逃至废丘城。刘邦派人久攻废丘不下,于是韩信用计水淹废丘城,城池被攻破,章邯不愿成为汉军俘虏,拔剑自刎。与此同时,刘邦的其他部队迅速平定了秦地,占领物资丰饶的战略要地——汉中。刘邦平定三秦之地,奠定了与项羽争雄天下的基础,为楚汉之争和日后夺得天下打下了夯实基础!
陈仓之战韩信生平所指挥的第一个战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先是暗度陈仓,后又水淹废丘,一气呵成,彰显了他卓越的军事才华!
第二战:安邑之战
汉二年(公元前年),刘邦率汉军出关中,在荥阳、成皋一线与楚军对峙。魏王豹见风使舵,站到了项羽阵营,和楚军一起对刘邦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刘邦为了彻底消除这个威胁,任命大将军韩信为主帅,曹参、灌婴为正副将,统十万汉军,力求彻底消灭魏王豹。汉军和魏军在黄河渡口临晋关对峙,魏王豹摆出了一副来者不拒的姿态。
韩信采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战术:一边集结船只,装作要从临晋关强渡;一边让主力直奔临晋关上游百余里处的夏阳,乘魏军无备,木罂为船,偷渡夏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魏军后方重镇安邑城围了个水泄不通。魏王豹率军仓促迎战,结果魏军大败,魏王豹被生擒。
韩信灭掉魏国的安邑之战,为后面灭代、赵、燕、齐四国,创造了有力局面。
第三战:井陉之战
井陉之战是韩信指挥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汉军3万大破赵军20万,彰显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智谋和用兵韬略。
为了一一翦除那些墙头草的诸侯国,从而使项羽陷于孤立状态,刘邦派韩信继续逐一消灭代、赵、齐三国。
公元前年九月,韩信灭掉弱小的代国。公元前年十月,韩信统率3万汉军对赵国发起攻击。赵王歇和赵军主帅陈余集结20万大军在井陉口防守,占据有利地形,意欲和韩信决一死战。
韩信采用了一个危险战术——在绵蔓水东岸列背水阵,距井陉口30里处扎营,他这么做是想让大军“置之死地而后生”。赵军主帅陈余认为韩信不懂兵法,又自认为赵军占用绝对兵力优势,就轻敌冒进。韩信向井陉口的赵军逼近,赵军果然主动出击汉军,韩信诈败,一直追到绵蔓水边。汉军士兵见前有强敌,后又大河,无路可退,于是人人拼死一战,士气高涨。一阵厮杀后,赵军已经不占用优势。
而早已被韩信安排好的轻骑,每人手持一面汉旗,乘虚冲入赵军营垒,更旗易帜。赵军士兵见赵军营垒都是汉军旗帜摆动,顿时军心动荡,一片混乱,士卒们争相逃命。这个时候,韩信率领剩余汉军一鼓作气,追击赵军,斩杀赵军主帅陈余,生俘赵王歇。井陉之战还有一个众人皆知的名字——“背水一战”,几千年来,此战术只有韩信一人成功实践,而且少有后世将领敢使用,毕竟风险太大!
第四战:潍水之战
潍水之战和水淹废丘的战术很相似,同时也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韩信的数万汉军大破20万齐楚联军。
灭掉赵国后,韩信马上着手灭齐之战,并迅速攻占齐都临淄。于是齐王向项羽求援,项羽便派龙且率20万楚军救援齐国,楚齐联军与汉军对峙于潍水两岸。
和赵军主帅陈余一样,龙且自恃兵力优势,完全不把韩信放在眼里,同样犯了轻敌冒进的兵家大忌。韩信一边命人连夜赶做了一万多个沙袋,堵住了潍水的上游;一边亲率士兵渡河进攻,龙且追击,韩信诈败。龙且认为汉军胆小怯战,于是下令全军渡河追击。但楚军先头部队刚渡过去,韩信就让事先安排好的士兵在上游决坝放水,水淹楚军,楚军死伤无数。
汉军乘势出击楚军,最后大获全胜,杀死了楚军主帅龙且,俘虏楚军无数。
潍水之战是楚汉之争的转折战役,彻底完成了对楚军战略包围,直接威胁到了楚都彭城,导致项羽由攻转守,同时也吹响了汉军大反攻的号角。
第五战:垓下之战
汉五年(前)十二月,汉军80万大对阵项羽的10万楚军,刘邦、韩信、英布、彭越四路大军围攻项羽,直至将项羽围困在垓下,并歼灭大部分楚军。同时韩信采用“四面楚歌”的心理战,瓦解剩余顽抗的楚军。最后项羽带领人乘夜向南突围,汉军发觉后,刘邦派灌婴率五千骑兵追击。项羽败退至乌江边上,无脸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
可以说,垓下之战若没有韩信的30万主力打头阵,以及韩信的战略,刘邦要胜项羽也没有那么容易!至此,历时4年的楚汉之争结束,刘邦成功登上帝位,作为其大将军的韩信功劳最大!
综上韩信一生中的5次大胜仗,次次都和水有关,其中井陉之战和潍水之战都是以少胜多,就数垓下之战没有在“水”上面用计,但也是间接逼迫项羽在乌江边上自刎。《论语》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难道这是巧合吗?笔者认为:韩信是在作战时充分考虑和利用了地理因素罢了!朋友们,您是怎么看待韩信5次大胜仗都会“水”有关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互动!若您想持续观看更多的深度历史文章,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