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根治方法 http://www.znlvye.com/公元前年,周夷王听闻一个惊天秘密,立即宣齐哀公“商议要事”。齐哀公一进门,竟看到一口一人多高的大锅,正呼呼冒着热气。
下一秒,周夷王一声令下,齐哀公被活活烹杀!等周夷王将秘密公布,齐哀公的子孙却说:我们不恨周天子!
齐哀公,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的玄孙。一提起姜子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封神演义》的大佬级人物。
而史实中的姜子牙,厉害到连孔子都忍不住夸赞:太公,兼利天下者也。
一、姜子牙对大周朝有不世之功,他的玄孙齐哀公被烹杀,这一点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姜子牙年轻时,曾卖过酒,宰过牛,一直到了70岁还一事无成。但他从未放弃过学习,始终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甚至研究治国安邦之道。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几年后,姜子牙遇到了周文王姬昌,他谋略过人,一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王朝!
周武王封姜子牙为齐国的国君,但姜子牙很少去齐国,绝大部分时间留在镐京当“太师”。
姜子牙辅佐完外孙周成王姬诵,又接着辅佐重外孙周康王姬钊。
周成王时期,爆发了三监之乱,还有淮夷、徐夷、“殷东五侯”起兵反周。姜太公父子不是坐镇京都,就是领兵冲锋陷阵,迅速平定了叛乱。
周成王去世,姜子牙父子担负起辅佐太子的重任,扶太子姬钊(周康王)登上王位。周康王六年,姜子牙病逝于周朝的首都镐京,岁寿岁!
姜子牙作为开国功臣,他全智全能,不仅呕心沥血地辅佐每一位国君,还让自己的封地齐国迅速发展起来。
他打破任人唯亲,不管是不是东夷的土著,只要有才能就能做官。
文化上,姜子牙没有强行推广周礼,而是从实际出发,从俗简礼,这种开明的新政策,既不太悖周礼,又让齐民乐意接受。
经济上,姜子牙因地制宜,不仅发展黍、稻生产,还利用矿藏和鱼盐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冶炼业、渔盐业等。
齐国交通便利,当地人注重商业,姜子牙便推行与列国通货的外贸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齐国有许多商朝的旧部,经常发生叛乱,周王室就授予齐国一项权利——征讨叛乱。就这样,齐国在东征西讨的路上,地盘快速扩大。
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地盘越大,越难管理。但对于齐国而言,地盘大,势必会愈发强盛。
姜子牙制定了“农、工、商”并行的策略,渐渐地,齐国制造的衣服畅销天下,鱼盐流通列国,齐国从偏僻穷国一跃成为富裕大国,引得诸侯争相赶来朝拜。
二、周夷王烹杀齐哀公,是因为齐哀公太狂了
周夷王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日渐衰落,诸侯们却渐渐雄起。当强弱关系发生扭转,诸侯国对老主子的态度就有些微妙了。
有的诸侯根本不来朝贡,诸侯国之间忙着互相抢地盘。
齐哀公是齐国第五任国君,也是姜子牙的五世孙,他在位时,齐国国力富足,他便有实力、也有心思想别的了。
1、齐哀公觉得,周夷王是第九代国君,是武王(姜子牙女婿)的八世孙。按辈分来说,他才是长辈,没必要对晚辈太好!
2、齐哀公是有些瞧不起周夷王的,因为他和他的父亲太弱了。
周夷王的父亲生性懦弱,不思进取,将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
周夷王的父亲死后,按照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本应是太子姬燮继位。但父无能、子懦弱,姬燮的王位被人抢了!
这人还是姬燮的叔叔,史称周孝王。等叔叔死后,诸侯支持姬燮继位,姬燮才有机会登上王位,也就是后来的周夷王。
周夷王在登基大典上,竟然“始下堂见诸侯,觐礼废”。这一举动,显示西周开始走向衰败。
公元前年,周夷王为了刷存在感,想召集天下诸侯觐周。
这时,朝中有大臣反对了,觉得现在天下安定,天子不该劳师动众举行这种会盟。
周夷王一听,心中郁结,竟一病不起了。在《帝王世纪》中记载:三年,(夷)王有恶疾,愆于厥身。
不过,有人觉得,周夷王并不是真的病了,而是玩了一出试探诸侯的戏码。
诸侯们听闻这个消息,只得纷纷动身,前去探望周夷王。一时间,诸侯们齐聚国都,周夷王这下畅快了,病也不治自愈了。
可周夷王忽然发现,齐国国君居然迟迟不来。他派人调查原因,结果失望透顶!齐哀公明知周夷王病重,却哈哈大笑,然后忙着“荒淫田游”去了。
这种被忽视的心理落差,周夷王一个帝王,如何受得了!
纪侯心里暗喜,他揣度了周夷王的心思后,开始告齐哀公的很多黑状,比如齐哀公连着两年不进贡,他这是要谋反啊。
纪侯打算借刀杀人,因为纪国挨着齐国,两国之间经常因为争地盘打起来。齐国越强大,纪国越害怕。
再加上,周夷王是纪国的宗室女子所生,纪侯便是周夷王的外家,风头上比齐哀公更盛。
周夷王震怒,心中暗骂:吕不辰,你果真“不臣”!既然如此,就别怪我了。
周夷王传信齐哀公,有“要事”相商。齐哀公态度傲慢,虽然不再推脱,但依旧慢慢悠悠地赶往国都。
等齐哀公一进门,就发现门口支着一口大锅,热气喷腾。周夷王下令,将齐哀公扔进去。
齐哀公没想到,他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就被活活煮死了。这一幕,被记在了《史记·齐太公世家》。
周夷王烹杀了齐哀公后,立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吕静为侯,还赏赐了彤弓等物。
齐哀公死得冤吗?并不!他太狂妄了,竟然跟周天子比资历,殊不知君臣君臣,是先君后臣。这种尊卑关系是不容挑衅的!
而且,姜子牙的时代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天子的更替,姜子牙对大周的贡献,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齐哀公的死,和周天子的性子也有关系,周夷王被抢了王位,心思敏感阴鸷,又多疑自卑,总想证明自己。而齐哀公正好撞在了枪口上。
周夷王打算用一招“杀鸡儆猴”,重建天子的权威。可是,周天子此举实在不妥。他不顾礼法,也不给齐哀公解释的机会,随随便便就把一个诸侯王给处置了。
这一举动,非但没树立天子权威,反而吓得诸侯们再也不敢去国都了。毕竟,谁也不想像齐哀公一样有去无回。
三、齐哀公被杀,其子孙反而表示:我们不恨周天子
齐哀公的子孙明知真相如何,却不能将矛头指向周夷王。毕竟,周夷王是主子,他们是奴才,所谓君要臣死,你死才是正事!
但一腔的愤恨如何发泄呢?那就找一个“替罪羊”吧。
齐哀公的子孙认为,要不是纪侯告密,齐哀公也不会死得这般惨烈。
于是,齐国人的怒火转移到了纪王的身上,与纪国互相牵制、消耗。
周夷王的本意是将齐哀公干掉,让纪王背黑锅。既阻止了齐国强大,又消耗了纪国,还能不落骂名。
事实上,周夷王的目的达到了,齐国人内斗了近百年,国力被大大地消耗,发展也不如以往迅速。
纪侯打算借刀杀人,然后渔翁得利,可惜,纪侯没想到,他告黑状被众人得知,齐国人的怒火全对准了他和他的纪国。
这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误了纪国人的性命”!公元前年,齐襄公(齐哀公的九世孙)带兵攻打纪国,举一国之力灭掉了纪国,为齐哀公报了仇。这便是成语“九世之仇”的由来。
纵观整个事件,齐哀公有谋反之心吗?大约是没有的。
周夷王时期,诸侯王不来朝见已经是常态!鲁国公12年才见周天子一次,还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被载入史册。
与12年想比,齐哀公不过是2年没来,他要是真想谋反,就不去镐京了。
周夷王烹杀齐哀公,不过是杀鸡儆猴罢了。从本质上来讲,就算齐哀公对周天子恭敬有加,但他齐国的强大,就是原罪!
当然了,做人不能太狂,低调才能活得久!就比如清朝同是太监的安德海和李莲英,安德海太过张狂,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砍头,但李莲英做事低调圆滑,能在慈禧太后死后,还活了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