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主流四大互联网金融派系的银行系、上市系、国资系、民营系早已站定各自阵脚。但随着资产端的纵深挖掘和行业的垂直细分,券商系、保险系等等也开始展现实力。
虽然各派系互联网金融平台或风靡一时或问题频现,并因此而遭遇热捧或诟病,但其基本格局的形成,已是不争的事实。上述四大派系之外,唯独为人所忽视的是保险系互联网金融平台。
保险系有值得一提的平台么?首提平安保险旗下陆金所,大概人已尽知。从现有几家保险系主要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模式看来,这一系列的典型平台包括平安保险旗下陆金所、安邦保险旗下邦融汇、阳光保险旗下惠金所。
陆金所成立较早,规模已做到行业第一。而后来者邦融汇和惠金所正在发力,尽管这三者之间差别难以尽言,但当下保险系内三大平台也足以形成这一行业的独特风景。
背靠保险集团大树,优势资源如何利用?
最早于上线的陆金所,早已做到整个互联网金融界称羡。如今它的后辈丛起,阳光保险于年4月上线惠金所,安邦保险旗下邦融汇则于年11月上线。
作为互联网+战略的一部分,互联网金融业态和平台大多为母公司保险集团所力推。
举例来说,年以来,在“去担保化”的大趋势下,陆金所在挖掘中国平安的数据优势方面一直不遗余力。而这类优势往往体现在风控上,作为保险系的最深层基因,保险集团的担保、信用、资产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
在资产上,早期以来,陆金所的“一对多转让债权”功能,是陆金所腾挪、组合平安集团内部现有金融资源的“开山利器”。
同样背靠庞大的保险集团,惠金所和邦融汇常常被拿来和陆金所对比。陆金所和平安集团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如果从资产方面来看,我们也可以发现,汽车金融、保单质押贷款和融资租赁是邦融汇目前基础资产的重要来源,安邦保险的业务在布局上对邦融汇寄予厚望。
而根据知情人士透露,惠金所与阳光保险的合作更多的是在“获客”及底层的信用保险业务等方面,更呈现出市场化运作方式。与别的两家相比,当下惠金所保持独立运营的方式倒显得是这一派系的另类。
派系林立,保险系是突围还是围困?
在“出身背景”上,保险系互联网金融也常常被拿来和其他派系的平台做比较。
与银行系、上市公司系、国资系和民营系、BAT系等相比较,保险系互联网金融平台被认为最具优势的是信用与风控。单从评级上看,很多外国评级公司把保险公司评为“3A”,而银行达到“3A”评级则较少。而作为经营风险的保险企业,风控是最大核心竞争力。
信用方面,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与保险集团的关系上,即使互联网金融平台以独立法人身份出现,但对普通投资人而言,集团无需为平台承担连带责任,但投资人通常还是会将对保险集团的信任转移到平台身上。
相对而言,银行系、国资系在资产端拥有较其他系别的相对优势。银行系P2P业务曾因颇具优势而被行业寄予厚望,但在过去几年中,银行系的互金平台已经被认定为基本失效的模式,兰州银行的E融E贷、江苏银行的融e信、宁波银行的投融资平台,以及齐商银行的齐乐融融E平台等,已经明显失去了光彩。年4月30日,曾因上线P2P业务而备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