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一家奇葩保险公司,居然还没垮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个体化治疗方案 http://m.39.net/news/a_6185417.html

Hi,好久不见啦,停更好几月,达妈本妈为了孩子的学区房操碎了心,跑断了腿。

回归职场第一件事:做对比表!

归纳、总结、精减、补充,今天要说的就是补充这一块。

达妈的保险事业进入到第三年,无数次遇到客户提出的疑问:

产品如何选?

大公司和小公司到底该怎么选?

保险公司倒闭了我的保险该怎么办?

每次达妈都要随身携带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来详细为我亲耐滴客户们讲解保险公司的成立、运营、监管、破产接管等法律法规。

相比张口胡说,凭想象解读保险这个复杂行业的知识点,达妈太喜欢来点实在的了!

达妈的保险公司对比图出来之时,保险行业发生了一件既低调又轰动的事:

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这家保险公司,是专门成立用来接管安邦保险集团的!注册资金达到亿!

而它最大的股东则是: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这个信号=安邦危机过去了,吃瓜群众就可以洗洗散了散了。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究竟是什么来头?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成立这家公司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运作“中国保险保障基金”。

凡是做保险的,都应该对“中国保险保障基金”8个字非常熟悉!

只要有一个人购买保险,保费中就会有一笔钱被提取到“保险保障基金”中,而中国余家保险公司,每年计提的这些费用,全部被强制储蓄在中国银行,专门用作保险公司出现理赔困难、或者经营出现重大危机时使用,帮助保险公司安全度过难关,重新回归正常经营轨道,而截止到年6月份,该基金余额已达到.64亿元人民币(数据来源自《中国保险报网》年7月26日报道)。

也就是说,现在你最担心的理赔困难,实则背后有上千亿的资金,随时准备着辅助保险公司的理赔。

所以,你还担心保险公司垮了,你的保单无法得到保障么?

中国保监会自年11月18日成立后,先后处理过2家保险公司的接管工作。

第一家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新华人寿”。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新华人寿如今作为国内的“大保险公司”,也有被接管的时候!

6年初,新华人寿的上年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到61%!

当时新华人寿的董事长,因擅自挪用公司资金造成新华人寿的偿付能力岌岌可危。

7年5月,保监会第一次使用保险保障基金接管新华人寿,持股38.8%,成为新华人寿最大的股东,并在2年的接管期内,成功使新华人寿迈入正常经营轨道。

接管结束后保险保障基金将所有股份转让给中央汇金公司,不仅实现12多亿元的盈利,新华人寿还在年,成为国内第四家成功上市的保险公司。

大佬一出手,扭转乾坤有木有?

第二家被接管的是中国首家以“中华”命名的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险。

因为激进的经营模式,7年中华联合财险被爆亏损64亿元,偿付能力不足、公司资金巨额亏损。

中华联合人寿前身是由国家财*部、农业部专项拨款,*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成立的“*兵团保险公司”,是我国第二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保险公司。

9年3月,保监会入驻中华联合总部,参与公司的重大事务决策。

两个月后,*兵团将其持有的61%的中华联合股权交给保监会托管。

年12月,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正式控股中华联合57.4%的股权。

而现在的中华联合保险,在年末的偿付率达到.31%,远超过保监会设立的%警戒线。

目前为止,新华、中华联合、安邦3家保险公司,都因掌门人经营问题,被保险保障基金接管,并顺利度过危机,健康经营。

开公司不易,开保险公司更不易

相信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开公司,或者在公司上班的。而要开一家普通的公司,注册资金只要能运转就行,但要经营上轨道则比较困难了。

但想开一家保险公司,就更不容易了。

虽然注册资金要求为2亿元的实缴货币,但大部分保险公司的实缴货币,都不止这个数。

除了我们熟知的大保险公司,比如下面这些不怎么闻名的小公司,注册资本也是上百亿。

注册资金的20%是直接提取到中国银行的,不到理赔危机不会动用,也就是说上面这些公司,至少都有20亿以上的现金,存着等理赔呐!

你们真有钱啊,不不不,你们都是大公司。

注册资金要求高,但既然是公司,就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但保险行业的特殊性质,就有了特殊规定: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公司不得解散,除非是为了成立、合并而依法撤销,再延伸一点就是,寿险公司不得解散,但财险公司是可以的。

所以,哪些动不动说别家小公司要破产的,请一定分清楚哪些小公司要破产,如果因为“小”就会破产,多半没有好好研究下保险行业的基础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这朵奇葩,折射出中国保险监管的强悍

不少客户会问:这些小保险公司靠谱不?

其实达妈最头疼的是,几乎每个人都对“小”有自己的定义。

比如,公司名气小、没听说过,所以就是小公司。

可人家明明是注册资本上百亿的大公司;

又比如,不知道被谁忽悠,觉得偿付率低的公司就是小公司。

然鹅,偿付率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季度都会浮动。

飘若浮萍一般不稳定的数据,如何能定夺一家公司的大与小呢?

就好比最近达妈翻数据,就翻到了一朵中国保险届的奇葩——中法人寿。

这家公司的偿付率非常非常“骇人”:

试想前几位被接管的保险公司,偿付率刚刚有一点危机,就直接被接管了!

完全不给机会感受偿付率为负的“舒爽感”。

而这家公司的偿付率,已经一负再负,那曾经买了它家保险的客户,现在的保障利益应该很受影响吧?

然而,人家除了无法发售新产品,公司正常的业务是完全不受影响呢。

很不好意思,这家小公司一直没破产没被清算,再度让某些人失望了。

背景深,实力强,惹不起惹不起

从保险公司的背景上看,几乎每一家保险公司都有着非常过硬的背景:

就说这些框出来的股东们,哪一位不是财大气粗,资本雄厚?

外资的大部分保险集团,动不动就是上百年的经营经验,内资的大部分公司,也是耳熟能详。

所以,保险公司的背景和实力,真心毋庸置疑。

保险产品以条款为主,保险服务就难以衡量了

很多人说的,保险公司没有大小之分,即便是才成立的新公司,股东也是特别牛的。

这一点,达妈很赞同。

还有人说,保险公司倒闭的可能性非常低,发售的产品都是没问题的。

这一点,达妈也很赞同,不过能通过监管的产品不一定保障优秀,切记切记。

但是不是可以闭着眼睛选保险呢?

客观上说这样操作是没问题的,只要买的险种符合你的需求。

作为一个有想法有态度的保险经纪人,我毫不否认如今的产品推荐是带有偏见的。

买一款保障,条款规定自然非常非常重要,这一点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不需要多说。

但保险作为金融产品,复杂性体现在文字规定不到的地方,比如——服务的专业度和人性化。

比如,有些公司,官僚主义严重,服务理念差劲儿,即便是国家的亲儿子,也不受达妈宠爱。

比如,有些公司的工作人员,专门做这行的,依旧张口胡说,专业度太差。

比如,有些公司,为了不赔故意找茬,别家公司理赔款都到账了,它还在磨磨叽叽。

或者,制度不够人性化,手续繁多一点儿,重视的地方都跟严谨无关。

帮助客户挑选合适的保障产品,是做一个合格保险经纪人的底线,这些经验,都是长年累月战斗出来的!

但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自助的消费者,一切都喜欢自己搞定,那达妈送你一句话:

一切以合同条款为准。

毕竟,服务好与差这件事,一来你们接触少,二来没有统一的标准。

最后,还是条款的差异最为直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