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茶叶炒成“茅台”——“金融茶”的前世今生
文/周跃立
一件“88青饼”茶叶,价格是万。折算下来,1克茶叶价值元,比*金还贵。但在以前,这款“88青饼”只要10元一饼,差不多0.元/克。也就是说,30年间,这款茶叶翻了整整涨了“2万倍”。
这就是所谓的“金融茶”,用金融运作的手段,把茶叶炒作上了天价,堪称产业界的比特币的创造者“中本聪”,无中生有在茶叶界和金融界掀起了滔天巨浪。
的钟声即将敲响,新年的脚步正加快让我们走来。昨天是耶稣诞辰,今天是伟人生日,但在这天气阴冷,疫情肆虐的日子里,弥漫着华夏大地上空的一个主题词是——大佬离去!
吴晓晖的江南别墅悉数变卖,安邦保险改弦更张;肖建华望北楼归案,银行间再无包商哥,明天(系)已成昨天;大佬众筹的中民投(董文标)摇摇欲坠,昔日泰山会(柳传志等)作鸟兽散;
泛海(卢志强)战略瘦身、海航(陈峰)没有方舟、蚂蚁化身央行治下金控、乡村马老师重回巴塞尔老年俱乐部、中植系大佬(解直锟)在一场普拉提后悄然离去……大戏收场,曲终人散,谁都逃不过命运的五指山。
在这场大佬离去的戏剧中,有一个人,似乎没有那么耀眼,但他的辉煌人生,却一点也不比上述大佬们逊色。这就是创造了“茶中茅台”,打造了“茶叶华尔街”,被称为“茶界中本聪”的吴远之。
12月20日,云南大益茶业集团发布讣告——沉痛悼念吴远之先生!
云南大益茶业集团董事长、总裁,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理事长吴远之先生,生于年7月在加拿大旅居期间,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12月19日去世,享年55岁。
从华尔街转身国有企业改制
国有企业改制是一场侵吞国有资产的盛宴,在中国要想发大财就必须发*策财,比如联想的柳传志,比如郎酒的汪俊林,比如全兴(水井坊)的杨肇基等人,但他们都离一个金融高手差的很远,与吴远志比起来都相形见绌,被甩了好几条街。
在年国企改制潮下,吴远之挤掉了竞争对手红塔山集团(单凭这一点,就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以数千万买下国营勐海茶厂,并实行民营改造。
古老的茶叶品牌和精通资本运作的吴远之一遇上,立刻碰撞出了巨大的火花。一直活跃在金融领域的吴远之接手勐海茶厂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点打造大益茶,并提出要往“奢侈品”方向发展。
年,在普洱茶行业尚未恢复元气之时,吴远之力排众议,斥0万巨资,中标了央视*金时段的品牌广告投放权,这在这当时的中国茶企中尚属首例。赞助大型活动、投放央视广告、打造授权专营体系……一系列操作后,大益茶开始走上了一条金融之路,号称——茶中茅台。
再往后,就发展成了多空互搏的常规金融把戏。有人就曾经总结过他们的套路:
第一步,人为制造供需不平衡。通过营销宣传,把某些茶叶塑造成一件难求的爆款。
第二步,人为制造“噱头”。雇一些所谓的专家和媒体,宣传其收藏价值。
第三步,人为制造“暴涨假象”。先放出一小部分茶叶在市场上流通,再派自己人去“高价回收”;再放一小部分,再自己“高价回收”,如此循环往复。
三板斧下来,市场已经陷入狂热,圈外的炒客开始源源不断入场。接下来,庄家们就开始有节奏地放出囤积的货源,躺赚。到最后,这些茶叶的最终归宿,就是藏家们的库房,他们沦为最后的“接盘侠”。
当“茶叶”和“金融”一沾边,离奇的事情就开始发生。一件“88青饼”茶叶的价格是万。什么概念?折算下来,1克茶叶价值元,比*金还贵。
但在上世纪90年代,这款“88青饼”只要10元一饼,差不多0.元/克。也就是说,30年间,这款茶叶翻了整整:
2万倍。
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场景,在广州和佛山之间,一个叫芳村的地方,每天都在真实发生着。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中心,在芳村,你可以买到任何一个品种、任何一个档次的茶叶。但在这里,他们引以为豪的,并不是卖茶叶,而是炒茶叶。人们把这里称作:“茶叶华尔街”。
大约在年前后,“大益茶”带来的经销商“期货模式”,把这个传统的市场往前推了一步——
只要有货单,就可以找茶客缴纳定金,但不做实际交易,等茶叶价格攀升后,由上一个茶客再卖给下一个茶客,如此循环往复。
这个模式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击鼓传花”。和任何金融产品一样,在这个模式里,存在着一套完整的体系。在行业内,大益茶被比作“证券交易所”,发行普洱茶股票,每款茶就是一只股票。既然机制和股市一样,那么身处其中的炒茶客,就必然有着和股民一样的经历。
新京报曾报道,一款年的“班章四星孔雀青饼”价格为万元/件,一款年的“班章珍藏青饼”,显示价格为万/件。一款年的“班章六星孔雀青饼”显示价格为6万元/件。这类产品,被市场上称为“有价无市,一茶难求”。
行情爆火的时候,一些炒家甚至拿空箱子来炒作。他们先收钱*货,也就是自己还没有货,就先给买家开白条,买家得立即付款,不许拖欠。这样买家也没法验货,炒家用一个“沧海”的纸箱就能唬住人,于是连纸箱都成了抢手货,一度炒到元。除此之外,在大益茶已经发售的上千件茶品种中,大概有件茶饼价格飞涨,少则一天涨几千,多则一日浮盈上百万,一天涨万都不罕见。就连中介交易员也赚得盆满钵满,有媒体报道,在芳村市场内,交易行网站最多的古桥茶街,米里一排都是奔驰、宝马。
当然,有人一夜暴富,就有人一朝破产。在年,在“存茶量全国第一、老茶保有量全国第一、老茶交易量全国第一”的东莞,一个炒茶客一夜之间亏了1个亿。更早的时候,大约年前后,金融茶市场也经历了一次空前惨烈的崩盘,许多人一瞬间倾家荡产,一大批茶商关门跑路。
股市里能见到的疯狂,这里也都一一上演......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