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记者丁艳)讯,近日,曾犹如一匹黑马驰骋在保险版图上的华夏人寿登上保险热搜榜,其内部发文称,受疫情影响,年公司经营利润压力增加,成本管控难度加大,鼓励B类及以上干部停薪留职自行创业,期限不超过三年。
保费规模几乎比肩大型险企的华夏人寿是否真如其言“经营利润压力增加,成本管控难度加大”?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保险频道》记者,华夏人寿一季度盈利缩水压力较大,甚至有接近华夏人寿内部的人士直接断言其综合收益实际上为亏损状态。
华夏保险净利润下滑原因或与其负债成本率较高有关,叠加一季度股市收益惨淡,负债成本下降速度慢于资产收益率导致今年经营压力较大。而较高的负债成本与其近两年转型期长期期交保障性业务扩张过快不无关系。
一位外资险企战略规划人士坦言,险企大幅提升期交、趸交业务成本代价高,华夏人寿期交业务的增长是以牺牲部分价值为代价的。
目前的华夏人寿还在降低业务成本上下功夫,而一季度投资遇上“黑天鹅”使整个行业经营压力增大,华夏人寿也不例外,此时的华夏人寿亟需一个优质股东的入主,补充资本以延续公司生存发展。
监管组和董事会:降低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一位接近华夏人寿内部人士对《财联社·保险频道》表示,“华夏人寿经营压力增大最根本的原因是资本不够、偿付能力有压力,监管组和董事会都要求其降低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回归正轨,因为他们现在正在寻找‘买家’,像安邦也是前两年监管组进入进行限薪,且已经降低好几轮,这很正常。”
华夏人寿曾在年1月份下发《关于减编减员控制薪酬的通知》,董事会明确要求华夏人寿在2月底之前减员5%,薪资成本减5%。目前华夏人寿方面此计划已执行完毕。
《财联社·保险频道》记者曾于去年6月获悉华夏人寿将被平安和正大集团共同收购,平安集团股权占20%,正大集团占比80%,正大集团委托平安经营。
而在年8月业内又传出正大集团欲持股华夏人寿30%股权争做第一大股东,且已经与华夏人寿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尚需监管部门批准的消息传出。
目前,华夏人寿股权仍较为分散,没有实际大股东。自年伊始,华夏人寿大股东争夺战可谓热闹非凡,前有华资实业,中天金融,后有平安、正大集团,资本对于华夏人寿的偏爱源于其短期快速成长缔造的行业地位,成立仅十年则力压多位保险老兵,其在年保费规模冲到了行业第四名。
“此前听说是平安放弃收购,目前中天金融收购华夏人寿全无希望,而正大集团能否收购影响因素就更多了,其为外资身份监管可能会考虑。”上述接近华夏人寿内部人士表示。
谁将是华夏人寿的下一任大股东?对于此事件的最新进展,记者像华夏人寿方求证,华夏人寿方面表示,“股东情况暂无信息反馈。”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主任郭振华教授指出,“如果疫情导致的困难期时间较长,华夏人寿可能需要补充资本,目前最好是有一个强有力的大股东能给华夏人寿补充资本,偿付能力高一些,有些风吹草动无妨,业务不好、收益不好都可以扛过去,偿付能力要不足的话就很难。”
相对于资本的追逐和博弈,华夏人寿此前曾公开回应,“只是换了控股股东,对业务没有任何影响。”然股东的变更势必影响高管团队的稳定,其驰骋保险版图雷厉风行的作风是否会延续,经营策略将往何处走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