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出人头地的考生遇上文坛领袖作考官,堪称千 [复制链接]

1#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简单的几句话,就足以看出古代科举制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项从隋朝开始的考试制度,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持续了上千年,一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虽然说从今天的角度看,科举制度的弊端不少,但是在我国封建社会,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确是寒门学子进入仕途为官的唯一途径。每一届科举考试都会选拔出很多治国安邦的人才,而这些人也往往成为一个王朝兴盛的基石。

在这么多届的科举中,北宋嘉佑二年的一届科举考试则被称为史上最牛的一次科举考试,因为这次考试成就了太多非凡的学子!这些学子对后世的影响领域从文学思想开始,发展到了*治、甚至还覆盖了*事!

那么,就有人好奇了,这届考生都有谁呢?嘉祐二年这一场科举各科共录取了人,其中进士人。在这一堆人中,对后世造成巨大影响的就有十多人,比如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等。

苏轼、苏辙、曾巩自不必多说,熟悉中国古代文学的人都知道,他们三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赋作上的成就是极高的。

苏辙像

而苏轼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苏轼不仅在文章上有很高的成就,其诗词、书法、佛学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他门下的苏门四学士,更是成为以后文坛的大家,开创的诗体、文派都影响了中国以后的文学历史。

苏轼夜游赤壁

接下来,看看程颢、程颐这两人。作为宋朝儒家学说界的代表人物,他们二人的学说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及其巨大的!比如封建社会时常流传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是出自他们之口。三纲五常也是他们二人在对于前人思想的总结上,提出来的。为“程朱理学”的形成奠定了框架,是理学大儒。

张载,他也是一位儒学大家。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出自他之口。但他还不仅是一位简单的儒学思想家,其在*事*治上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比如北宋名将种师道就是他的弟子。

吕惠卿、曾布、章惇这三人都是后来王安石变法时,王安石门下的得力助手,堪称是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改革家。还有这王韶,他虽为寒门书生出身,却是一代儒将。他亲自指挥的熙河大捷,可以说是北宋历史上对外*事作战最大的一次胜利!这次胜利,成功扭转了北宋对战西夏时的局面,令西夏最终称臣。

王安石变法

历数各朝各代的科举考试,可以说没有哪次科举考试成就了这么多的人才。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科举考试的考官也都是广大读者们熟悉的著名历史人物。

主考官是当时北宋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其余考官则分别是王安石、范仲淹和梅尧臣。他们或是变革时代的*治家、或是御敌边疆的重臣、或是诗词宗派的大家。他们对于整个北宋的历史、乃至中国以后的历史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欧阳修为此次科举考试还特意作诗一首: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紫殿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识鉴精。

“六一”居士欧阳修

而更有意思的是,当身为主考官的欧阳修看到当时苏轼的答卷时,更是高度地赞赏,称:“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这也是后来成语“出人头地”的来历。

千年来最耀眼的科举考试,出人头地的考生们,遇上了文坛领袖作考官。读者朋友们有什么感想,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