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国中有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它的 [复制链接]

1#

三国中有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它的下句更像是说大话

文·段宏刚

谋士这个职业在我国古代形成很早,自从有王朝形成之时,那些君主和王孙贵族之间就笼络了各种谋士,为王朝江山的稳固、势力的扩大、体制的完善等方方面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谋士无疑是商朝末年周文王身边的姜子牙,为周朝顺利取代商朝所做的贡献,甚至要大于周文王和周武王。

历经春秋战国和两汉的大力推进,到三国时期,谋士已经成为各国之间克敌制胜、治国安邦的重要法宝,每个国家或*权都招纳了不少能力突出的谋士,哪个国家网罗的顶级谋士越多,就越可能成为强国,在谋士的帮助下,变成最终的胜利者指日可待。

刘备

三国时期有许多名气很大、实力出众的谋士,比如,蜀国刘备*权下的诸葛亮(公元年——年),就是一位很有代表性的超级谋士。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他是集*事家、*治家、文学家、发明家、外交家、书法家于一身的顶级人才。面对这样的贤能之士,许多雇主都求贤若渴。

诸葛亮的才华由于太过于出众,又由于他在公元年年初出山之前,一直隐居在河南安阳卧龙岗附近的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后,他才决定出山,打算帮助刘备创建大业。出山后,诸葛亮很快在同年底的“赤壁之战”中露了一手“草船借箭”,活生生利用稻草人骗来曹操大*的10万支竹箭,同时,蜀国、吴联*大败曹*,为三国鼎立的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诸葛亮

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东征西讨,同时又收服了许多虎将,征服了许多城池。刘备在年去世后,42岁的诸葛亮对蜀国不离不弃,接着又辅佐刘禅,甚至差一点帮助蜀国完成统一大业。取得一系列战绩后,诸葛亮的名声越来越响,甚至被捧成了半个神仙,所以,他便有了“卧龙”的称号。尤其当魏国人和吴国人听到诸葛亮这个名字,无不对其忌惮和尊敬。

诸葛亮有一个好朋友叫庞统(年——年),若论才华,并不比诸葛亮差多少,只是长相丑陋,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他早期在东吴做谋士,在诸葛亮决定投奔刘备那一年,即年,时年29岁的庞统一起投奔了刘备。他的主要功绩是帮助刘备大*开进蜀地,顺利拿下了四川一带的领土。由于才华出众,他被人们称作“凤雏”。

庞统

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庞统,在当时众多谋士中,都是能独当一面的能人,所以,另一个有名的谋士徐庶说了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这句话充分证明,诸葛亮和庞统完全具备治国安邦的才华,得到他们其中一人,是一个国家的大幸。

在乱世三国,为了在三足鼎立之势中占据先机,每个国家对谋士的追求都是多多益善。像蜀国,除过诸葛亮和庞统外,还有刘巴(字子初)和法正(字孝直)两名大谋士,刘巴卒于年,出生年月不详,法正出生年,卒于年。他们在短短几十年对刘备和蜀国的贡献并不比前两者差多少。

法正

如,在刘备攻打汉中的定*山战役中,通过法正献计,*忠一箭射杀了曹操大将夏侯渊,不但顺利拿下汉中,还使*忠的名气暴涨起来。刘巴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参与和制定了蜀国的律法——蜀科,从此,让蜀国拥有了完善的规章制度。

可以看出,四大谋士中,庞统于年去世,法正卒于年,刘巴卒于年,诸葛亮卒于年。其他三人早早去世后,是诸葛亮面对蜀国的内忧外患,依靠一己之力在苦苦支撑蜀国的大业,内忧是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外患是魏国已经十分强大,一直对蜀国虎视眈眈。

刘巴

诸葛亮确实是独木难支,他一个人无力改写历史,因此,有人发出了那样的感叹: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这句话是接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补充说明当时诸葛亮所面对的困境的。

很明显,这句话把刘巴和法正的作用无限放大了,更像是吹嘘两人功劳的大话。根本原因是诸葛亮身边失去了几个得力帮手,他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肯定不如之前四人在一起共事时那么足智多谋和胸有成竹。

右一个成语叫做“集思广益”,就是说明“人多力量大”,或者“众人拾材火焰高”的道理。还有一个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亦是同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