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诸子百家在战国时期是如何名动天下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一般是多少钱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513569.html

法家,在法理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而闻名,法家认为人天性是追逐利益的,如果不加以管束,人们将因无序竟争而自相残杀,所以倡导建立法律秩序,在战国时代就倡导:”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司法原则,这在当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同时法家还强调要因时变法,不能拘泥于时势,要敢于尝试新的事物,因时变法才能富国强兵,依法治国才能定国安邦。秦统一六国正是依着法家的思想进行的。

儒家,以人性本善和人们遵守传统精神为理论的一个学派,这在当时和法家形成了对立,儒家认为实行仁政以天下大同为最高境界,但在战国时期这种思想和当时的社会时势格格不入,儒家以传播仁义大道和无私奉献为宗旨,耻于谈论利益,对有实用技艺之人贬斥为小技,这使得儒家学派在战国时期既没有抵御战争风险的能力,又没有有效解决经济民生问题。

墨家,这个学派在现在有点民主的意思,因为它提倡国家应以人民为本,又有点侠客的味道,“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对天下人有利的他们就支持,对天下人有害的他们就除去,你们说这是不是有点侠客的味道,提出了:兼爱、非攻、尚同和节用等十大主张,希望列国之间没有侵略战争,提出了“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理想世界。这与战国时期的格局背道而驰,墨家的消亡几乎是必然的,未绝于秦,必绝于汉。

道家,主张先观察而后行动、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治世理念,有点消极避世不管闲事的味道,就是说不是你的事,就不要瞎操心,就算有事先等等看,静观其变的感觉。在秦朝道家分为出世的老庄学派和入世的黄老学派,一个主张个体生命的清静无为,另一个主张整个社会的清静无为。小编认为如果大家都这样社会还谈什么发展?

兵家,战国时期研究战争的学派,兵家追求的是民族存亡之道,是定国安邦之道。所谓“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战国时代是兵家学派的巅峰时期,比如秦统一天下,可以说是百家学派众人努力的结果,但完成最后一击正是执掌三军的兵家名将,战争没有在人类社会消亡,兵家智慧就永远有存在的价值。

纵横家,又称策士、游说之士,就是现在的外交官、间谍之类的,这类人有颠倒黑白的惊世口才,能够理清纷繁复杂的天下形势,结交有利于本国的外交战略格局,诱导对方采取利于本国的决策,实则就是阴谋家。

名家,研究名实关系和辩论术的学派,由于精通辩论,在与各派争论中常占上风,由于名家远离经常民生和天下大势,只讨论纯思想上的问题,所以在战国时期没有太大的影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对中国哲学与逻辑学影响很大。

阴阳家,在战国时把阴阳五行学玩的很溜,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家认为,任何人或物都有五行相属的属性,”阴阳消长,五行转移“的理论,比如现在人起名字非常重视五行之说,名字带”森“字和”淼“的就肯定是五行缺”木“和”水“字,对国家而言也一样,当时的秦国确定为水德,政主刑杀,尚黑色。

计然家,又叫轻重家,研究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经济学家,提倡:国家应该发展商业,大力流通货物,使农民和商人都获利,促使国家富强。在战国就提出了抑制粮价的理论,价格不能过高和过低,规定在其区域内浮动,兼顾农民和商人的利益。

杂家,杂家就是广纳百家所长,融为一体,其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就是杂家的代表之作,成语一字千金就是出于此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