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封面抢鲜读险资新势力 [复制链接]

1#

正如霍比特人立志不停猎取新的金矿,安邦保险恣意地追逐一个又一个资本猎物。这一次,这家总资产亿的保险公司所图谋的,可能是一家总资产近四万亿的银行控股权。1月19日、23日、26日安邦保险在香港市场三次举牌增持民生银行,一举将持股比例推升至22.51%。在此之前,它已经打破了该行坚持了19年的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成为该行历史上首个单一持股超10%的股东。但资本猎人并未安于现状,反而更直白地长驱直入,霎时间,人们仿佛嗅到一股近似于敌意收购的浓烈气息。以安邦保险、复星集团、阳光保险为代表的新一代保险资本强势崛起,在资本市场频频举牌,海外投资出手彪悍。“有钱任性”最终的结局,是昙花一现,还是成长为经得起时间磨砺的资本玩家?一切正变得越发让人期待。

资本猎人

对安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小晖而言,二级市场正在成为他的狩猎场。仅一年时间,他动用旗下数百亿资本,突袭9家上市公司,持股市值已高达多亿,一盘险资疯狂掠夺优质上市资源的棋局业已落定。

根据《CM华夏理财》粗略统计,安邦保险去年至少在二级市场上耗资超过亿。安邦的主要目标是金融地产,9家公司中包括了3家银行和4家地产公司。其中,对民生银行的出手最为凶狠。

公开资料显示,安邦集团旗下数个账户于去年11月28日起同时大规模增持该行A股,短短一个月时间,使其持股比例增加至14.06%,成为第一大股东。安邦保险也在年底顺利进驻该行董事会。然而,正当一切看似归于平静之时,安邦保险再次霸气侧漏。1月19日至26日,安邦先后三次大举买入,截止发稿时,安邦持股比例已高达22.51%,远远超过原第一大股东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6.1%的持股比例。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11月28日以来,安邦保险已经9次出手买入民生银行,粗略估计,所耗资金亿左右,其手法之强势可谓无出其右。

对此,市场上较主流的解读是,安邦可能意在要夺得民生银行的实际控制权,把这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作为其大金融战略的核心平台。安邦保险集团已经在年收购成都农商行35%股权,但一家总资产四千多亿的地区性银行,显然不能与一家总资产近四万亿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同日而语。

吴小晖的资本步伐的确显得急促。为什么一切发生在短短一年内?除了金融之外,大举买入地产股又是为了什么呢?

截止去年底,安邦对金地集团和金融街的持股比例高达20%,均位列第二大股东。此外,近几年,该保险集团还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囤积了大量地皮。“安邦投资大量房地产是一个谜,AIG(美国国际集团)即便是金融集团,但也很少涉足地产业务。”上海某保险公司高管告诉《CM华夏理财》。记者尝试联系安邦保险集团,截至发稿时没有收到该公司回复。

不论外界理解与否,在吴小晖看来,一切似乎都在掌握之中。在疯狂扩张的同时,安邦大量引入新进股东,并且巨幅扩张注册资本。根据保监会信息,年安邦保险集团两度增资,注册资金从亿元暴增至亿,一年之内增加了亿。

海淘“极客”

年9月,复星集团把度假酒店连锁集团地中海俱乐部(ClubMed)的收购报价,提高了最初出价的44%,成功击退竞争对手意大利“高富帅”博诺米。后者退出的原因是该价格“已经无法保证收购地中海俱乐部从长远考虑仍是投资机会”。然而,郭广昌显然并不这样认为,他公开表示,这是一个“理想的投资”。

年海外并购谁最狠?中国上海找复星!该集团去年至少完成13宗海外并购,成为“海淘”攻势最猛的公司。

复星集团海外并购的领域非常广泛,13宗海外并购包括两家保险公司、两个房地产项目、两个食品项目,一家银行、一家影视公司、一家医疗服务商、一个时尚生活品牌、一家油气公司,另外还有日本的一家资产管理公司。虽然这些收购所涉及的金额因部分项目未披露而无法统计,但仅收购葡萄牙保险公司(CSS)80%的股份,就豪掷10亿欧元。

安邦保险“海淘”也收获颇丰。去年四季度短短三个月内,安邦火速完成3宗海外并购,且可圈可点:全资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是国内险企首次%股权收购欧洲保险公司;以19.5亿美元从收购位于纽约的华尔道夫酒店,更创下美国酒店业史上最高成交纪录。粗略估计,安邦保险为这3宗交易支付约亿元人民币。

另一个保险新贵阳光保险也成功“出海”。去年11月,阳光保险以4.63亿澳元完成对澳洲喜来登公园酒店的收购,成为中国保险业第一个成功完成交易的国际酒店业投资。接受本刊采访时,阳光保险相关人士指出,投资澳洲酒店业是因为核心酒店业资产不仅短期有很好的现金流,从长期持有来看,也会有很好的升值空间。

据阳光保险内部人士透露,竞标该项目的过程并不简单,此次交易的复杂性,对于鲜做直投的保险资金来说,确是一项挑战,为此阳光保险运作了大半年之久,其间市场传闻不断,但一直未获官方认可。与此同时,全球几十家专业买家在悉尼踊跃竞标,谈判期无限延长,中间搅局者甚多,也有未能入围的国际潜在买家试图争取重返谈判桌,增加了项目的不确定性,不过好在阳光保险最后击败了对手,将其收入囊中。

之前,其直投项目团队一直频繁在澳洲考察项目,在整个交易过程和条款谈判中,进行了层层架构设计,包括后续整合条款谈判,如何进行合理避税、币种的选择、汇率的判断、对冲手段的选择。据称,阳光保险在此次交易中因为币种选用、交易节点得当,让阳光保险的交易成本变相下降了9%。

有意思的是,阳光这次的并购并没有聘用外部投资顾问,此次收购喜来登酒店,主要靠自己操盘完成,但阳光并不否认业内摩根士丹利、黑石、Eureka、德勤、AllenOvery,CBRE、JLL各大巨头应该是这场战争的幕后英雄。

据了解,这并非阳光保险首次“出海”,在此之前,该集团与中再保险作为中国险资率先涉足投资国际知名KKR基金,之后又投资摩根士丹利的地产基金。

阳光集团成立于年,是国内第七家保险集团。近年,该公司资管业务发展迅速,去年2月受托管理资产规模首次突破千亿,3月公司首个资产管理产品发行成功。上述阳光保险人士告诉《CM华夏理财》,对于资产管理业务与投资收购,公司已定下“境内外并举”的基本思路,实际操作中,会基于境内外资产的价格及市场发展阶段的差异,在具体收购方向上各有侧重。据悉,该公司已经定下未来十年逐步成为新兴的国际金融保险集团的战略目标。可以预见,该公司未来将会继续在海外市场出手。

突袭全牌照

年最后一个月取得民生银行的董事会席位,年第一个月收获了梦寐以求的基金牌照,吴小晖实现了一个完美的跨年。

1月26日,保监会批准安邦保险子公司安邦人寿出资5亿成立安邦基金公司,安邦谋求全牌照经营的宏图已然不言自明。多位保险业人士认为,安邦保险在不久的将来,会像平安保险集团一样,实现全牌照,做大资管。

《CM华夏理财》获悉,此前,安邦曾希望从基金公司购买牌照。接近安邦的人士告诉记者,安邦提出“价格由对方基金公司开,只要有公募牌照,规模、业绩、产品都无所谓”。可见安邦对基金牌照志在必得。“安邦不缺钱,他们缺牌照。”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早在去年安邦大举买入民生银行之际,市场就猜测安邦集团的目标是全牌照。记者从民生银行总部一位管理人员处了解到,民生银行的经营思路已经开始有所转变,未来会更加注重混业经营,包括在基金、保险、证券上有所作为。

过去几年,安邦以雷厉风行之势纵横于金融业,先后把证券、金融租赁及银行牌照收入囊中,再加上已经在海外购得的一家保险公司和银行,一张跨国金融集团的版图正逐渐浮现于眼前。现在,安邦独缺一张信托牌照。之前市场一直传言该集团将收购天津信托,后者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信托投资机构之一,属于国资控股,收购难度较大,消息一直未经证实。

接近安邦的人士告诉记者,“安邦保险资源深厚,只要把框架搭起来,其他都不是难事。”据了解,安邦董事长兼CEO吴小晖在*商两界均掌握众多资源。另外,陈毅之子陈小鲁旗下公司也是安邦保险集团的股东,最多的时候共持有该集团51.35%的股权。陈小鲁本人自年安邦财险成立以来一直任该公司董事。

近年,保险行业经营环境日益开放,金融混业大势所趋,保险公司谋求更多金融牌照渐成气候。近日,银监会批准了泰康人寿入股国投信托,国投信托将更名为国投泰康信托,泰康系保险公司合计持股35%。此举意味着泰康保险谋求“大资管”的战略又向前推进一步。

有媒体援引安邦保险集团内部人士的话称,该集团目前总资产已近万亿水平。毫无疑问,安邦保险已赫然进入保险行业第一梯队。

“大跃进”之忧

根据《CM华夏理财》粗略统计,安邦保险去年至少在二级市场上耗资亿,再加上海外并购使用的亿,那么,安邦在一年内便动用了超过亿资金。

安邦、复星等保险新贵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财大气粗,但看似毫无顾忌的疯狂收购背后,却暗藏隐忧。

为满足巨量的现金需求,安邦一方面大步扩张注册资金,另一方面利用寿险和财险两家公司“吸金”,高收益的保险理财产品则是其“必杀技”。

保监会资料显示,年安邦人寿原保费收入达亿元,比去年增长37倍。安邦人寿的保费裂变式的增长的秘密武器,便是高收益分红险和万能险。这种理财型的保险产品由于收益颇高受到市场欢迎,在北京,安邦人寿的保费收入已然排在第二位,在上海更是位列第一。上海某保险公司精算师告诉《CM华夏理财》,此类型产品保险功能不突出,投资属性更强,期限一般不长,多以5年以下为主。

安邦保险集团另一子公司安邦财险则利用储金业务,为安邦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

根据安邦财产保险年年报,该公司当年保险业务收入仅48.8亿元,但“保户储金及投资款”一项却高达亿,虽然这个数字并不一定准确反映储金的数量,但“保户储金利息支出”一项高达38.9亿,也能从侧面印证该公司储金业务之庞大。

上述精算师告诉记者,目前很多保险公司认为储金业务不健康,会导致到期给付资金的压力很大,因此没有开展。一般认为,只有缺现金流的公司才会开展储金业务。他对安邦保险有媒体援引安邦保险集团内部人士的话称,该集团目前总资产已近万亿水平。毫无疑问,安邦保险已赫然进入保险行业第一梯队。集团的评价是“有些激进”,大规模发展储金业务在保险公司里面极少见。根据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年在全国财产保险总收入增加了15%的情况下,安邦财险原保费收入却同比下降21%,排在43家中资保险公司的第15位。如此看来,安邦保险确实有“不务正业”之嫌。

如果说,这些高收益产品是安邦保险的“生命线”,那么,这个根基实际上并不那么牢靠。理财产品和储金业务会带来巨大的偿付压力,以及流动性压力。以储金业务为例,安邦财产保险年年报显示,保户储金及投资款按照未到期期限,以3年期以下规模最大,其中1年到期约为亿,约占24%,1-3年内到期约为亿,占比约为66%,两项相加占比高达90%。可见安邦的储金业务以短期为主。

“太极狼”郭广昌同样有自己的无奈。一方面,频繁的收购耗费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复星旗下的房地产、钢铁等产业经营不容乐观。该集团旗下的房地产公司复地作为最早经营房地产的公司,自年之后进入下降通道,排名更直线下滑,至今排名已被各路后起之秀挤出地产企业综合实力十强之外。

此外,一向奉行巴菲特模式的郭广昌还面临另一项巨大挑战。目前复星集团的保险资产已经占总资产的37%,但只产生了8%的收入。近年成立的复星保德信人寿及鼎睿再保险仍未盈利,年成立的永安财险发展也徘徊不前。

一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模式一直都有欧式还是美式之争。巴菲特模式是美式投资业务的典型代表,但是数十年来,巴菲特仅有一位。他指出,对保险公司而言,投资业务在资产上升期是成长的加速器,承保管理才是穿越经济周期的稳定器。巴菲特本人也曾说,尽管浮存金很有价值的,但糟糕的承保业绩会淹死保险公司。对复星来说,保险资产在做大之后如何做强,是一个巨大的不确性因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