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李善长被处刑前亮出免死金牌,朱元璋笑道背
TUhjnbcbe - 2023/11/15 21:38:00

“飞鸟尽、良弓藏”,自古以来开国元勋们常有功高震主者,他们的命运是极其悲惨的,古往今来得善终者凤毛麟角。

公元年,历史来到了朱元璋的洪武年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惊天大案,位极人臣的丞相李善长受“胡案”牵连被抓,在临刑之际他拿出了当年皇帝赐予自己的一块免死金牌,试图获得赦免。

但他的如意算盘打空了,朱元璋特意拿着金牌对李善长说:“你来看看这背面的4个字写的是什么?”

李善长看后面如土灰,他知道自己断无生还的可能,旋即就被处以了极刑,李善长作为开国元勋、位极人臣,他究竟犯了什么罪惹怒了朱元璋,那免死金牌的背后又写着哪4个字让李善长死罪难逃呢?

同乡李善长,助力朱元璋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如燎原之火燃遍了大江南北,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都是当时雄霸一方的佼佼者。

这其中犹以陈友谅的实力最为雄厚,但大家都知道笑到最后的是来自安徽濠州的朱元璋。

朱元璋能够成事一方面确实与他善于御人、工于心计有关,但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他手下有一批运筹帷幄、能征惯战的臣僚。淮西集团是他赖以生存的中坚力量,李善长、徐达、胡惟庸都是该集团的代表人物,而李善长更是其中的魁首。

李善长和朱元璋一样都是濠州人,这一层身份是其以后飞*腾达的基本条件,所谓的淮西成员全都来自与朱元璋的同乡近邻,在早期他们的存在也确实帮助了朱元璋,助其横扫中华大地建立了不世功勋。

李善长就是这样的人,他自幼酷爱读书,尤其喜好研习文韬武略,对法家的那些治国之道也极为通晓,依仗一身的好学问,李善长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威望。

年,尚在郭子兴帐下为将的朱元璋见红巾*内部矛盾重重,决心出来南下滁州独当一面,一路上破山寨、败元*,很快就聚集了2万多人马,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身在定远的李善长听说朱元璋率大*至此便特意来投。

对于李善长的名声,朱元璋是略知一二的,但是否有真才实学朱元璋也未可知,于是他便向李善长叩问方略。

李善长当然明白朱元璋的深意,于是他从容回答道:“当今天下纷争似与秦末相同,当年汉高祖以布衣之身斩蛇起义成就帝业,今主公亦是如此,况且公出身濠州与汉高祖沛县相邻,主公若能效仿高祖则天下可定矣”,一席话说的朱元璋心花怒放。

当下朱元璋便封李善长掌任书记,负责后勤粮草,这与当年的汉丞相萧何又是何等的相似,看来朱元璋真的是把自己对标汉刘邦了,只是他此时并没有想到,若干年以后天下大定之时,他的屠戮功臣之举也丝毫不逊与刘邦。

功高封公爵,恃才蔑皇威

李善长的加入确实起到了如虎添翼的作用,首先他就帮助朱元璋顺利的攻下了滁州,随后又在红巾*的内部斗争中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定的站在了朱元璋的一边,这都让朱元璋视李善长为自己的股肱之臣。

事实上李善长也确实是实至名归,不过他的过人之处并不在出谋划策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安邦定国、体现在治理天下上。这一点确实与西汉早期“三杰之一”的萧何难分伯仲,也与历史上真实的诸葛孔明有些相似。

朱元璋称李善长为开国第一功臣,他曾指出:“…上天把善长赐予我,其功绩之大,朕当然知晓…汉初的萧何与善长相比,也未必胜的过”,由此可见朱元璋对于李善长是格外推崇的,这在大明开国后的论功行赏中也是能窥见一斑的。

年是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南京初登大宝就大肆分封诸将,其中犹以六大公爵最为尊贵,而排在首位的就是韩国公李善长,像徐达、常遇春等人也只能甘居其后,但这6大公爵也无不都是淮西集团的成员,他们都是朱元璋的老乡。

李善长位高权重,在朝堂之上更是以文官之首自居,他所代表的淮西勋贵集团也渐渐做大,成了洪武初年*争中的重要一派。

而另一派就是以刘伯温为代表的浙东集团,两大派系明争暗斗多年,闹出了不少惊天大案。

刘伯温加入朱元璋阵营的时间比较晚,最重要的是他并非淮西人,所以在朱元璋大封群臣的时候,刘伯温只被封了个诚意伯,比李善长低了2级,但其出任御史中丞又有监督百官之权力,可见朱元璋对其之信任。

当然朱元璋这么做,相互制约的用意很明显。

他已经察觉到了李善长及其淮西集团有越俎代庖之势,于是在后来处理李斌贪赃枉法一案的时候,朱元璋完全站在了刘伯温的一边,将李善长的心腹李斌斩首示众。

李斌案让淮西集团遭到了一定的打击,但并未伤筋动骨,反倒是李善长借题发挥找了个理由参了刘伯温一本,导致了刘伯温不得不回乡致仕,后来李善长推荐的胡惟庸更是火上浇油,狠狠的弹劾一把刘伯温,还在历史上留下了计杀刘伯温的悬案。

刘伯温的死使得淮西集团没有的掣肘,李善长在朝中更是肆意妄为,他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有人稍稍的违背他的意愿,李善长便罗列罪名想法子将其罢黜,对待普通官吏是如此,对待朱元璋他也毫不收敛,屡有冒犯。

洪武9年,皇帝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这在封建帝王时代是无上的殊荣,李善长的声势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而在其子大婚刚过一个月的时候,就有言官弹劾其大逆不道。

原来当时朱元璋偶感风寒,有一些时日没有上朝,但李善长却没有进宫问安,驸马李祺也是没见有任何的表示,言官们认为李善长恃宠骄纵,是大不敬,对此朱元璋也甚为不满,削去了李善长石的俸禄。

欲以金牌免死,不想暗藏杀机

真正让朱元璋不满的还是“胡惟庸案”。

胡惟庸与李善长是同乡,早年是李善长把他从一名地方小吏提拔到权力中枢,一点点的接替了李善长的位置,做到了丞相高位。

封建帝王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结*营私,而此时的淮西集团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对于权力的过分追求已经触动了皇权,这就是逆天了,洪武13年,朱元璋终于出手了,胡惟庸以谋反的罪名被杀,受牵连者不计其。

李善长的侄子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这一层关系不可谓不近,当时就有人告发李佑和其父亲李存义是“胡*”,但朱元璋念李善长的功勋并没有治他们的死罪,按说他应该觐见谢恩才是,当他却没有。

他表示:“本来同*之事就是无稽之谈,无有之事又何须谢恩”,言语传到朱元璋的耳中大为震怒,当即传李善长觐见,不想李善长仍然如是说。

这可把朱元璋气坏了,相传当即就扇了李善长一个耳光,从此朱元璋动了杀机。

洪武23年,胡惟庸被诛杀已经过去了10个年头。

然而余波难平,此时的李善长已经七十有七,因为一名叫做丁斌的亲戚而牵连出了旧案,说是供出了李善长当年曾经知道胡惟庸要谋反一事,但却并没有告诉朱元璋,其本质就是静观其变。

这直接就切中了要害,加上有人告发胡惟庸曾经私通蒙古的书信也是李善长扣下的,朱元璋不再手下留情了,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其收监入狱,等待他的必定是杀无赦。

但此时的李善长似乎并不担心,他认为自己死不掉,当然他的自信是原因的,当年在朱元璋大封群臣的时候,曾经赐给过李善长一份免死金牌也称铁卷丹书,其上标注李善长可以免死2次,他的儿子可以免死1次。

这个时候,李善长想起了这块免死金牌,他不慌不忙的把金牌拿了出来并喊来狱卒,让其转交给皇上以求免死,狱卒当然不敢怠慢,马上就拿着免死金牌出去了。

不久后,朱元璋收到了这块免死金牌,他立刻就明白了李善长的用意,但是朱元璋事先也早有安排,这块免死金牌也是暗藏玄机的,于是他拿着这块金牌就到大狱里去看望李善长了。

李善长看到朱元璋亲自来了,还以为事情有了转机,便静静的等着朱元璋开口,朱元璋看了看李善长说:“善长啊,你真的以为这块免死金牌能就得了你的命吗?”

此话一说,李善长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朱元璋接着说:“你看看这金牌背后的4个字是什么?”

李善长立刻接过金牌翻过来一看,登时就*飞天外了,那上面赫然写着4个大字“除谋反外”,李善长正是以此罪名获罪,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偌大的年岁最终还是做了刀下之*。

李善长获罪,全家70余口尽皆被处死,他也是最后一批受胡惟庸案被牵连致死的官员,但历史的书写往往是掌握在皇帝的手中,胡惟庸案的可信度有多少,李善长是否真正参与其中还是优待商榷的。

红尘滚滚、苍海桑田,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可以正冠。

李善长博览群书肯定读过《资治通鉴》,但却未能从中吸取教训,他恃才傲物、过于张扬,以至于害人害己,不得善终,这一点他不如萧何。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善长被处刑前亮出免死金牌,朱元璋笑道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