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是诸葛亮
TUhjnbcbe - 2024/2/18 17:24:00
哪有专治白癫疯的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英雄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也不能小视。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他们有的犹如子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有的如萧何,安国定帮,体恤百姓;有的如韩信,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有的如诸葛,神机妙算,礼仪大兴;有的如安石,文采斐然,佳句迭出。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史上很多名人往往有勇未必有谋,有谋未必能战,能战未必能文,能文未必安邦。樊哙、张飞能打仗,但智慧显然弱了一点;刘伯温智谋出众,却几乎是手无缚鸡之力。

那么,三国的历史上,谁真正能做到“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呢?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最早出现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给姜维写了一首诗《赠幼骐伯约》。诗中说“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心存谋略何人胜,古今英雄唯是君。”

在罗贯中的眼睛里,诸葛亮对姜维这个接班人寄予厚望,他不吝惜赞美之词,称他不但懂得治理国*能之道,能够安抚黎民百姓,还能带兵打仗,掌握乾坤发展大势。在罗贯中看来,姜维胸有韬略、心有计谋,在古今的英雄中独一无二,是一个完全可以担当重任的接班人。

作为小说,罗贯中不免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这不妨碍我们对姜维这个人物的解读。

年(建安七年),姜维出生于天水郡冀县(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一带)。《三国志》记载,姜维很小的时候,父亲姜冏战死疆场。是母亲带着年幼的姜维长大。而姜维非常喜爱汉末儒学大家郑玄的学说,并深得要义。儒雅博学的姜维长大后走进了郡府,担任计掾。用今天的话来说,姜维是一个负责郡府日常文书和统计工作的小秘书,工作很是兢兢业业。

不久,天水郡选拔官员(征辟),姜维入选,成了州牧的辅佐官。在天水郡重新调整官员职位的时候,因为父亲有过打仗的历史,姜维由文职岗位转为*事岗位,被“赐官中郎,参本郡*事。”

年(建兴六年),诸葛亮挥师北伐。姜维因此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那时候,天水郡太守马遵正带着官员在外巡查。听说诸葛亮的北伐*犹如排山倒海的巨浪过来了,马遵担心自己成为瓮中之鳖,还怀疑姜维等人变心,就连夜逃跑到上邽,紧闭城门,采用关门战略。

知道郡守焦心,姜维火速赶往上邽。而上邽城门紧闭,马遵死活不开。

被怀疑,是对尊严的严峻挑战。被自己的上司拒之门外,姜维逃往老家冀县,可冀县也是城门紧闭,他躲也无处。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投靠诸葛亮。

二十七岁的姜维来了,诸葛亮心头大喜。

“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诸葛亮给留守成都的张裔、蒋琬的书信中高度评价了姜维。在他看来,姜维忠于职守、为人谨慎、心思缜密,李邵、马良等人都远不如他。

作为高级助手,马谡曾经深得诸葛亮的信任。但是,马谡在关键时刻犯下大错违背诸葛亮的作战意图,导致街亭失守。在挥泪斩马谡之后,诸葛亮的心头充满了失落。“姜伯约甚敏於*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显然,诸葛亮对接班人姜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不久,姜维被封为中监*征西将*,又在诸葛亮去世后升任右监*辅汉将*,统诸*,进封平襄侯。

关键人物的作用往往在关键时刻凸显出来。

年(延熙元年),蒋琬担任大司马,姜维受封司马,多次西征,平定西羌。五年后,姜维“迁镇西大将*,领凉州刺史。”又过数年,“迁卫将*,与大将*费祎共录尚书事。”

文武人才对日渐式微的蜀汉后期*权来说,无异于久旱甘霖。在朝中,姜维整顿内*;在边疆,遇到敌情,又是他率*平定。他安置归附而来的外族,提出连结羌、胡族人抗衡魏国。作为大将*,姜维扼守北方关口,抵挡邓艾、钟会的大*。

然而,蜀汉不衰毕竟知是一种梦想,它走向了灭亡。心在蜀汉身不安,姜维劝说钟会叛乱,兴复蜀汉,结果事情败露,落了个惨死。

“蜀所恃赖,唯维而已。”魏国末帝曹奂认为,能够支撑蜀汉*权的仅仅姜维而已。

在三国这样一个乱云翻飞的时代,姜维勤学苦思、清素节约、对内安国、对外定边,堪称“一时之仪表也。”难怪诸葛亮用“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来评价他。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是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