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最佳辩手和治国专家,尽在寡人之于国也
TUhjnbcbe - 2024/3/25 11:16:00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m-mip.39.net/fitness/mipso_5112777.html

《寡人之于国也》是笔者非常喜欢的一篇古代散文,从这篇散文中,笔者读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孟子。

01能言善辩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流派纷呈,思想争鸣。

作为孔圣人的后继者,孟子利用自己的能言善辩将儒家学说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了。

文章开篇,梁惠王问政于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的这番话有两个重点:

其一,展示能力。从”尽心“二字可以看出,梁惠王的自我评价很高,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君王。他勤政爱民的体现是,在国家发生灾荒的时候,他妥善处理了救灾赈济的事宜。同其他国家应对灾情的表现相比,他比任何一个君王都要用心。

其二,卖惨示弱。梁惠王为国家尽职尽责,用心良苦,但是现实很残酷。魏国的人口的没有增加,其他国家的人口也没有减少。这让魏国在战国争霸中,毫无优势。毕竟七国纷争,抢夺的核心是人口和土地。

在笔者看来,梁惠王的这波操作很优秀。因为展示能力后的卖惨示弱,比纯粹的卖惨示弱情感效果更强烈。

笔者曾经读过一篇关于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的文章《语言的魅力》。文章讲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站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乞讨。他无法拦住过往行人要钱,只好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

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无论是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还是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

某天中午,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在向老人询问完情况后,他悄悄地把木牌翻过来,拿起笔写上了几个字。下午给老人钱的人多极了!

究竟让·彼浩勒写了什么魔法在木板上,让老人的命运发生了大的逆转?

原来他写下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多美好呀!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舞,嬉戏的孩子,一切都让人陶醉。但是,对双目失明的老人来说,一切都与他无关,因为他失去了欣赏春天的能力。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是啊,“我什么也看不见!”只是单纯地陈述了老人眼睛瞎了的事实,而“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却明确地告诉了过往行人,老人身上能力的缺失。

能力的拥有或缺失所造成的悲惨,只要展现出来,都更容易让人产生情感。

这也是我们读到李白被赐金放还时,为他愤恨不平的原因。怀才不遇的天才,总是更让人同情的。

而梁惠王在极力展现自己治国的用心,赈灾的能力后,再把自己的现实困境亮出来,无疑可以获得谋士更多的信赖感,也更容易激发他们襄助梁惠王成就大业的欲望。当年刘邦就是这么做,才收服了张良,拉拢了项伯,顺利地从鸿门宴的困局中逃脱。

但是,梁惠王低估了孟子。孟子来魏国,不是为了向梁惠王献计献策。他此番到魏国,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仁政”学说。

所以,在梁惠王求教后,他随即对梁惠王进行了语言上的诱捕。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欧阳修说:”智勇多困于所溺“。甭管人的才智有多出众,行事有多勇敢,一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容易沉溺其中,忘乎所以。

这梁惠王,特别爱打战。

梁惠王即位时,正是魏国鼎盛时期。即位初,他重用庞涓,魏国军事实力大增,屡破强秦,威服赵韩。但他缺乏政治远见,不久魏国就陷入“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的衰落局面。

人呢,在热爱的领域,总是越挫越勇。败落的局面,完全没能打消梁惠王的军事野心。所以孟子从打战入手,无疑选对了一种增进信任的方式。

孟子给梁惠王讲了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并请教了梁惠王的看法。

结果,梁惠王轻而易举地陷入了孟子的陷阱,毫不迟疑地否定了五十步笑百步的行为,并揭示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此话一出,孟子立刻解答了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自诩勤政爱民的梁惠王在本质上和其他君王是一样的。

魏国地处黄河流域,黄河流域自古旱、涝、蝗等自然灾害频发,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编的《人民黄河》一书所写,历史上黄河共决堤次。梁惠王的“河内凶”“河东凶”也说明了这个事实。

但是梁惠王应对灾害的的手段非常简单——“移民移粟”。这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只靠单纯的转移灾民,调配物资,这种寅吃卯粮的举措根本无法应对灾情。

国家抗击灾害的最佳方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综合国力。

从去年年末肆虐至今的新冠肺炎是一场全人类的大灾难。在这场灾难中,中国能够顺利控制住疫情,实现国家的安稳,其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国力得到极大增强。

否则,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将一个一千多万人的现代城市——武汉全面封锁,让全国各地长时间处于居家隔离状态,只能是空想。

而近日海外急速飙升的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国家严峻的医疗局面,也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优越性。

所以,一心好战,志不在生产的梁惠王,其在灾害中的所做作为真称不上优秀。

如此,梁惠王只能承认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孟子的意见了。

当然,梁惠王会接受孟子的学说,除了孟子的话精辟入理,孟子谦逊的态度也起了作用。从一开始的“请”,到“则何如”,再到“王如知此”,孟子始终保持着谦和的态度。

并且,在整个解答梁惠王疑惑的过程中,孟子自始至终只提建议,不下结论,所有的认识与态度都由梁惠王自己确定。

所以,真正的能言善辩,不是声音大、话说的多,而是辩者能够利用语言的优势让对方在自己的思维逻辑中,不自觉地认同自己的观点。

毫无疑问,孟子是能言善辩之人。

02

孟子的“仁政”学说,虽是两千多年的古物,但是对于当代人依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在战国时期,农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各国想要提升国力,必定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在解答完梁惠王的疑惑后,孟子立刻向梁惠王提出了一系列安邦定国的有效措施。

第一条便是发展农业生产,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当老百姓有了足够的粮食、农副产品和木料,基本上衣食住行就得到保证了。

为了农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孟子还提出了顺应时令生产,不可竭泽而渔的观念,这恰恰是当今社会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

在解决了百姓的生存问题后,孟子提倡解放劳动力,让老百姓凭借自己的能力发家致富。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老百姓穿好、吃好,不必忧虑饥荒,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家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但孟子毕竟是“亚圣”,他的眼界和格局更广大。在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后,他提出了建设精神文明的要求。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他提议统治者大力兴办学校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努力提升国人的道德水平。

经济的发展会造成贫富不均的现象,在社会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有效地缓和社会矛盾,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孟子除了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发展策略,还就统治阶层的管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在孟子看来,国家应履行相应的职责,如打击犯罪,开展赈灾,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从孟子的各项提议来看,孟子在经济、文化、社会及执政方面都有先进的理念,是一个杰出的治国专家。

()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佳辩手和治国专家,尽在寡人之于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