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曾国藩心学一个人的目标有多伟大,其内心就
TUhjnbcbe - 2024/4/25 17:18:00

导读:曾国藩心学来源于王阳明心学,但两者有本质区别。曾国藩在心学的研究上,不注重理论性,更注重实用性。曾国藩不是心学的传道者,他是心学的受益者。正是靠着心学的无边威力,让曾国藩28岁从湖南湘乡农村到陌生的京城后,在没有任何背景、人脉、资金的情况下,左右逢源,一步步获得了朝廷信任,成为晚清名臣。

曾国藩心学在实际中的运用,对我们今天身处官场、商场、职场中的人尤为重要。学会了曾国藩的心学,面对任何人,均能一眼识破对方的底线。话不多说,我们就直接从曾国藩如何运用心学,为自己一步步获得升迁和朝廷重用开始吧!

曾国藩研究心学,是从进入翰林院实习开始。这期间,他悟出了“一个人的目标有多伟大,其内心就有多强大”的心学运用技能。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激发一个人内在的“潜意识”力量,从而实现目标。从心学的角度来分析,是遵循天道,唤醒良知,为我所用。而曾国藩的目标就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曾国藩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实习后,唯一的路径就是为官,但要想做一个好官,在腐败的大清王朝,谈何容易?

而为官的唯一路径就是得到朝廷和皇上的重用,这是每个大清公务员必须遵守的一个生存法则,只要官做大了,得到朝廷和皇上的认可,才能有更多的权限为朝廷和百姓服务,也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圣人。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曾国藩通过两个方法来改变和鼓励自己。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和运用曾国藩心学技能,这里,我们也需要将曾国藩进入官场的背景交代一下,看他是如何决定通过心学来改变自己的。

曾国藩28岁考中进士后,由于成绩优秀,成了翰林院一名庶吉士,是真正的天子门生。庶吉士虽然并非正式官员,仅仅是翰林院里的一名实习生,但却是储备干部。也就是说,只要在翰林院里实习期满,哪怕就是混出来,也能成为大清王朝一名真正的公务员了。

翰林院汇聚了天下的文化精英,也是天下藏书最多的地方,学术氛围非常浓。到了翰林院后,曾国藩才发现,自己以前读的书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见识太少,目光短浅。

由于清朝选拔人才是以理学为基础,曾国藩正式开始研究理学,并接触到了心性之学,尤其是认真研读了明代大儒王阳明的《传习录》后,曾国藩这才为之一振,原来,自己认为考中进士,成为大清王朝的一名官员的认识,太过于浅陋了。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官员,就必须有目标,有志向。于是,曾国藩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那就是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为此,曾国藩的第一个方法就是改名。

曾国藩会试时的名字还是祖父给他取的名字——曾子城,成为庶吉士后,曾国藩为了激励自己将来做一个栋梁之才,于是改名为曾国藩,取国家藩篱之意。

曾国藩改名字的用意也非常清晰,就是要让自己成为国家的守护神。这也是为何他后来十分痛恨太平天国的原因。

有了志向和目标,得有场所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可是,在岌岌可危、腐败不堪的朝廷中,一个初出茅庐的乡下人,要想成为国家的藩篱,困难重重,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

这一点,曾国藩从理学思想以及王阳明心学中学到了精华,那就是“人皆可以成为圣贤”。即一个人只要通过勤学苦修,掌握了天下万物的运行规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游刃有余,大到可以治国安邦,造福于民,小到可以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理想。因此,曾国藩在30岁的时候,在翰林院即将实习期满的时,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禽兽”这两个字,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如果用到一个人的身上,那就是骂人的话了。也就是说,曾国藩这是在发誓,他已经下定决心,做一个圣人了。当然,曾国藩做圣人的目的,不是传道,而是做官。

为了让自己的志向影响到弟弟们,曾国藩于道光二十二年(公元年),在给弟弟们的信中说道:君子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其意思是说:君子的志向,要有把人民视为同胞,把万物看作同类的度量,要做出内有圣人才德外行王者之政这样的大业,这样才无愧于父母养育之恩,不愧为世上的完人。

一个人的内心强不强大,看他的志向就知道了。这是曾国藩心学的第一步。只要自己的内心强大,不脱离现实,你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按照曾国藩的理解,一个人只要把“君子之志”这个目标实现了,其它任何一个目标都能实现。

立志,也是王阳明心学的第一步。曾国藩这个志向,无疑于受到王阳明的影响。

有一次,王阳明的弟子问:如何学习心学?

王阳明列举了4点:一是立志。有做圣人的决心;二是勤学。学习知识和提升自己的品德、能力;三是改过。身上有过错的地方,一定要改掉;四是责善。朋友之道,忠告而善道。

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他一生信奉理学,但绝不生搬硬套,而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来展开。对心学,他同样如此。

正是因为有了志向,曾国藩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憧憬,他在翰林院里实习也非常刻苦。当时,包括曾国藩在内,一同在翰林院里实习的共有5个人,而其他4个人都整日不是请客吃饭,就是喝花酒,玩得飞沙走石。

曾国藩并未有银子来应酬,一心埋头看书,等待实习期满。按照曾国藩的想法,只要实习期满,就能成为大清王朝的一名官员,替朝廷办事,替百姓谋福了。

曾国藩的想法太天真了。在腐败的环境里,他的理想就是一个笑话,根本无人理会,甚至不把他当一个翰林来看待。

按照清朝的官制规定,庶吉士在翰林院实习期满后,还得经过最后一关——引进,即皇帝的面试。只有皇帝亲自面试后,才能正式分配工作单位,是留在京城,还是外放到地方做官,完全凭借皇帝的一句话。

当然,引进并不是自己跑到皇宫里去找皇上,其过程非常复杂。要由内阁通知吏部开具履历,吏部下发引进通知书,定好时间、地点后,才由吏部官员和礼部或者翰林院的官员组成引进大臣,将面试的人带入皇宫,面见皇上。

曾国藩等5人实习期满后,其他4个同学都获得了引进,分配到地方去当知县去了,唯独曾国藩迟迟未能收到吏部的引进通知书。

曾国藩即将进入仕途前,就受到了打击。吏部的官员把他当成了空气,对他不屑一顾。

初入职场,曾国藩慎小慎微,谁也不敢得罪。那么,他是如何运用心学的力量,让自己变得强大,说服吏部官员给他下发引见通知书,为自己争取正当权益的呢?我们下一章接着讲解。

1
查看完整版本: 曾国藩心学一个人的目标有多伟大,其内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