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保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哪些银行有可能成为外资收购的对象
TUhjnbcbe - 2024/5/10 17:01:00

在国新办1月25日举行的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推出了50多项金融对外开放措施。取消了外资股份比例限制,包括取消外资参股、收购、增资金融机构的股权比例限制。现在外国资本可以持有银行保险机构%的股权,实现完全控股。

这则新闻意味着中国金融业已经完全对外开放,中国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将更加多元化。很多人问我,为何国家会在此时全面开放金融业。我个人的理解,此时国家全面开放主要有2个目的:1,向全世界表明我国继续开放,全面开放,深入开放的的决心没有变,中国不会,也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种封闭的状态中去。2,以开放应对欧美发达经济体对我国的脱钩断链。去年我国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13万亿元,同比下降8%,是近几年来首次出现下滑,欧美资本大搞供应链重构,将很多重要的零部件和组装工厂从中国搬迁到东南亚,印度和墨西哥。

为了应对欧美发达经济体对我国的限制,围堵,加大中国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近期我国在外贸,经济等领域对相关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比如:加大了对发达经济体的单方和双方互免签证,大幅消减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对外资开放更多的行业。

全面开放金融业,引来一个猜想:外资是否可以通过收购控股一家银行,从而达到快速展业的目的?我国至少十年前已经允许外资银行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当然当时还是有较多限制的。但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明显不太适应中国的水土,一方面是拓展客群进展缓慢,另一方面是产品服务也得不到中国客户的认可。所以,搞了十几年外资银行不仅没有成为传说中入侵的狼,反而被中资银行像撵土狗一样打得到处跑。

但是,如果一旦允许外资通过收购控股一家中国本土银行,那么就意味着客群,机构,人员,服务和产品都是现成的,后面只需要将外资金融机构的优秀产品嫁接过来或者做本土化即可进一步拓展业务了。所以,个人认为官方承诺取消控股限制后,不排除有外资对中国本土银行进行收购,进而控股。

那么哪些银行有可能成为外资收购的对象呢?我能想到的筛选条件有如下几条:

规模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规模太大像四大行那样上万亿的市值,想要收购控股所需要的资金量绝不是任何一家私营财团可以完成的。因为,在我国的银行股权相关规定中要求控股必须是公司自有资金,而不能是从银行贷款来的资金。规模太小现有的客群太小不足以达到战略目标。

需要相关牌照齐全分支机构布局合理

如果外资希望通过收购控股达到在中国市场快速展业的目的。那么被收购对象至少要有异地展业能力,而且相关的金融牌照必须齐备,比如:理财子公司牌照,基金牌照,消费金融牌照,金融租赁牌照等等。

只有完备的营销网络和齐全的牌照才能让收购方快速将自己的产品和被收购方的渠道,客群对接,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股权结构比较分散,流通股占比高

这一点主要是考虑收购股权的难易程度。如果银行的单一大股东或者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过高,比如:超过50%。那么收购方就很难从二级市场上收集到足够多的筹码达到控股必要的股权占比。

最好能有一定的持股底仓

如果,完全从0开始收集股权,那么需要动用的资金要大得多,收购持续的时间可能要相当长时间。所以,收购方最好是在开始收购前就已经持有一定的底仓。这样,收购执行起来可以事半功倍。

根据上面的条件直接排除掉国有大行和农信社农商行。国有大行规模超标,农信社或者农商行缺乏金融牌照,异地展业基本不可能。剩下的主要看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其中,股份制银行被收购最大的障碍是持股结构问题。

股份制银行多数都有国资背景的实控人。表面上看股权分散,但是实际上国资控股的股份很难被收购。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专栏《招商银行到底有多少国有法人股》,里面计算的结果是至少超过50%的股份是在央国企或者其财务公司手中控制。我们再以兴业银行为例,如下图1所示:

图1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沪股通和华夏人寿保险这两家不是国有法人。其他8家都是央国企。另外,根据兴业银行年中报披露主要股东及一致性行动人包括:福建国资委系占比19.09%;人保系占比12.9%;烟草系9.9%;证金3%;福建省港口系2.05%;浙能系0.59%。这些国资背景的机构持有兴业银行股权比例之和为47.53%。央国企控制了接近一半的筹码,外资想要收购获取控股权几乎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唯一一次通过二级市场收购股份控股股份行的案例就是当初安邦收购控股民生银行。不过现在安邦已经被国家接管,也属于国家看管的状态。至于没有上市的广发银行,人寿集团控股超过40%,更不可能易主。

通过上面的分析基本说明股份制银行也很难成为外资收购的对象。剩下的就只有城商行了。考虑到牌照齐全性,网点布局合理等软限制,最有可能成为外资收购目标的就是最早上市的几家城商行,比如: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

其中又以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最容易成为外资收购的对象。南京银行虽然第一大股东是法巴银行,法巴及其旗下的QFII总共持有南京银行16.27%的股权。但是,江苏国资委和南京国资委通过直接控和参股控股等方式控制了南京银行约38.75%的股权。除此之外烟草系,幸福人寿,证金,南京金陵制药等国资背景股东还控制了约11.77%的股权。国资背景股东持股占比超过50%。

另外两家的股权结构就要对外资有利得多。北京银行第一大股东荷兰ING银行,占比13.03%。北京国资委控制的两家股东合计持有17.22%的股权。但是,除此之外前十大股东中只有三峡系控制4.02%,证金控制1.53%。国资背景的股东控制股份比例只有不到25%。

宁波银行虽然第一大股东是宁波开发占比18.74%。但是,新加坡华侨银行及其QFII合计持有宁波银行20.02%的股份。就算把宁波国资委控制的另外两家股东算上,宁波国资委能够控制的股权占比也只有21.22%。领先华侨银行只有1个百分点。而且,宁波银行的前十大股东中还有深股通和3家浙江本地的私营企业。无论是深股通持有的股份还是3家浙江民营企业手中的筹码都是可以谈价格的。如果我是新加坡华侨银行的大股东,现在就可以暗地联系几家民营企业收购他们手上的股权,再加上从二级市场上或者其他外资手中获取的筹码,成为宁波银行的实控人也并非没有可能。

至于有人说现在举牌银行股不是要金监局批准吗?外资收购控股宁波银行或者北京银行大概率不会被批准。这一点我觉得大家理解有歧义,企业举牌银行股权达到一定比例确实需要在10个工作日内向金监局报备。但是,大家注意金监局是否准许收购也不是随心所欲定的。一般这个批准主要看收购方的资质和资金来源。华侨银行也好,ING也罢都是国际知名的银行集团,只要其用于收购的资金是自有资金,金监局没有道理不批准。

所以,我认为虽然短期内外资通过收购控股国内银行的案例还很难出现。但是,只要相关限制和负面清单取消,早晚会有第一个吃螃蟹的机构。而最容易成为被收购对象的就是文中分析的,以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为代表的无实控人的城商行。

本文源自:价投谷子地

1
查看完整版本: 哪些银行有可能成为外资收购的对象